2016-07-31 21:20发布
夕阳行业的纸媒代表来发个言。
跟在座各位不一样,你们是看直播了解直播,我们是看见正在直播的主播才意识到这么一种东西的存在。时政口里的发布会从来都是一个样,但是娱乐新闻的现场现在已经躲不开做直播的小网红们了。以往我们参加的发布会是这样的:所有人安安静静地领证进场,会场里摄像记者站在最中间,文字记者坐在嘉宾之后、粉丝之前的位置,一般在前五排。
接受采访时,轮流拿话筒问问题,抑或共同站在台上把明星围成一圈儿,虽记者们都都在抢着问,但秩序也算井然,但如今有了直播网红的出现,状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不是说TA们的存在对发布会的秩序有什么影响,而是——她们过来压根就不像是想搭理我们的样子啊!
候场时,她们在直播“天气太热,主办方给我们准备了雪糕吃哦!”
领证进场时,她们在直播“你们看,这是我们的记者证哦,是不是很好看!”
更可怕的是,无论是网络还是平面记者都已经被安排在了后面的位置,而前排则是清一色的美女主播。
相信很多传统媒体记者有和我一样的感触,采访现场被网红主播举着自拍杆对着脸就是一通拍。管你是明星还是记者,管你愿不愿意上镜,主播拿着耳机、对着话筒,嘴里还嗲声嗲气地说:“你们看,这个记者姐姐背的是男士匡威帆布大书包哎!”
当时,不小心听见的我,特别想挑事去偷偷告诉那个被嘲笑的“匡威姐”,人家记者背什么包跟你有何干?我还在想着,这位网红已经撒娇地说着“如果爱我,就送给宝宝一个棉花糖!”当然,后面这句是对着线上那些粉丝们说的。
作为传统媒体的记者,对此我们火气总归是有的,但是不是针对直播的火爆,而是针对主播的工作态度。直播要有分寸,网红也要有礼貌。我们并不气恼于被更先进的东西所取代,我们可以成为它的一部分嘛。然而因为你不够先进而被取代和因为你不够low而被取代在感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老实讲,直播这个东西出来我们还感觉蛮焦虑的,不是因为感觉到它抢了我们的生意,而是因为完全感觉不到它抢了我们的生意——生活里完全见不到看直播的人啊,怎么一声不吭的就火起来了呢?
来知乎发现一件事,那就是在很多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面对直播的火热,真正焦虑的地方和我们是一样的,就是可以看到大数据分析,但是读不懂真正使用直播的都是什么人。偌大一个知乎,关于直播最火的一个14k赞答案居然只有一句话“我不喜欢直播,什么美女帅哥都没兴趣看”。
这似乎也印证了互联网界此前一个“都市传说”——“小镇青年”们在使用一个与北上广截然不同几乎全无交集的互联网,一批信奉“得屌丝者得天下”的经营者正在这片土地上野蛮生长闷声发大财。
当然,我本职不是做互联网的,并没有什么干货可以在这里接着往下细说。我所能确定的一个事实是,越来越多的需求正在浮出水面。在这一刻,他们的数量与成长性比他们目前的品味重要得多。
就好像几乎每个文艺片的导演都曾经向我们的记者抱怨,现在的电影市场大盘这么大,留给文艺片的市场却这么小。
开始我们还总喜欢为他们抱一抱不平,后来也想明白了——新增的那部分市场压根就不是冲着你们文艺片来的,没有人家娱乐大片人家什么电影都不会看,又哪里是人家把你们的票房抢走了呢。娱乐消费这事说白了和衣食住行比没什么不一样的,消费需求肯定也会逐渐升级的,真没必要看见“过于接地气的大众化产品”(应粉丝要求修改)火了就忙着哭,等这些跟着“过于接地气的大众化产品”一起进入中国市场的消费者们的口味成长到比你还高了,你还是抢不到人家的生意,再哭也不迟。
----------新发现的分割线---------------
先生我发现一个问题啊,似乎评论区里前两页里的都是以没怎么看过直播的朋友占绝大多数,真正的直播用户刷到第三页才多起来?看来典型的知乎用户和典型的直播观众确实隔着一定的距离啊。。
以及,对灯发誓,真没优越感,这年头全天下最不可能有优越感的就是我们报纸记者了,不信我给你看我工资条。
最多设置5个标签!
夕阳行业的纸媒代表来发个言。
跟在座各位不一样,你们是看直播了解直播,我们是看见正在直播的主播才意识到这么一种东西的存在。时政口里的发布会从来都是一个样,但是娱乐新闻的现场现在已经躲不开做直播的小网红们了。以往我们参加的发布会是这样的:所有人安安静静地领证进场,会场里摄像记者站在最中间,文字记者坐在嘉宾之后、粉丝之前的位置,一般在前五排。
接受采访时,轮流拿话筒问问题,抑或共同站在台上把明星围成一圈儿,虽记者们都都在抢着问,但秩序也算井然,但如今有了直播网红的出现,状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不是说TA们的存在对发布会的秩序有什么影响,而是——她们过来压根就不像是想搭理我们的样子啊!
候场时,她们在直播“天气太热,主办方给我们准备了雪糕吃哦!”
领证进场时,她们在直播“你们看,这是我们的记者证哦,是不是很好看!”
记者提问时,她们在直播“你们看,这个记者在问问题哦,你们猜她问了什么?”更可怕的是,无论是网络还是平面记者都已经被安排在了后面的位置,而前排则是清一色的美女主播。
相信很多传统媒体记者有和我一样的感触,采访现场被网红主播举着自拍杆对着脸就是一通拍。管你是明星还是记者,管你愿不愿意上镜,主播拿着耳机、对着话筒,嘴里还嗲声嗲气地说:“你们看,这个记者姐姐背的是男士匡威帆布大书包哎!”
当时,不小心听见的我,特别想挑事去偷偷告诉那个被嘲笑的“匡威姐”,人家记者背什么包跟你有何干?我还在想着,这位网红已经撒娇地说着“如果爱我,就送给宝宝一个棉花糖!”当然,后面这句是对着线上那些粉丝们说的。
作为传统媒体的记者,对此我们火气总归是有的,但是不是针对直播的火爆,而是针对主播的工作态度。直播要有分寸,网红也要有礼貌。我们并不气恼于被更先进的东西所取代,我们可以成为它的一部分嘛。然而因为你不够先进而被取代和因为你不够low而被取代在感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老实讲,直播这个东西出来我们还感觉蛮焦虑的,不是因为感觉到它抢了我们的生意,而是因为完全感觉不到它抢了我们的生意——生活里完全见不到看直播的人啊,怎么一声不吭的就火起来了呢?
来知乎发现一件事,那就是在很多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面对直播的火热,真正焦虑的地方和我们是一样的,就是可以看到大数据分析,但是读不懂真正使用直播的都是什么人。偌大一个知乎,关于直播最火的一个14k赞答案居然只有一句话“我不喜欢直播,什么美女帅哥都没兴趣看”。
这似乎也印证了互联网界此前一个“都市传说”——“小镇青年”们在使用一个与北上广截然不同几乎全无交集的互联网,一批信奉“得屌丝者得天下”的经营者正在这片土地上野蛮生长闷声发大财。
当然,我本职不是做互联网的,并没有什么干货可以在这里接着往下细说。我所能确定的一个事实是,越来越多的需求正在浮出水面。在这一刻,他们的数量与成长性比他们目前的品味重要得多。
就好像几乎每个文艺片的导演都曾经向我们的记者抱怨,现在的电影市场大盘这么大,留给文艺片的市场却这么小。
开始我们还总喜欢为他们抱一抱不平,后来也想明白了——新增的那部分市场压根就不是冲着你们文艺片来的,没有人家娱乐大片人家什么电影都不会看,又哪里是人家把你们的票房抢走了呢。娱乐消费这事说白了和衣食住行比没什么不一样的,消费需求肯定也会逐渐升级的,真没必要看见“过于接地气的大众化产品”(应粉丝要求修改)火了就忙着哭,等这些跟着“过于接地气的大众化产品”一起进入中国市场的消费者们的口味成长到比你还高了,你还是抢不到人家的生意,再哭也不迟。
----------新发现的分割线---------------
先生我发现一个问题啊,似乎评论区里前两页里的都是以没怎么看过直播的朋友占绝大多数,真正的直播用户刷到第三页才多起来?看来典型的知乎用户和典型的直播观众确实隔着一定的距离啊。。
以及,对灯发誓,真没优越感,这年头全天下最不可能有优越感的就是我们报纸记者了,不信我给你看我工资条。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