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那一刻)王明孝:不忘誓言绘山河

2016-06-16 21:08发布

(原标题:(入党那一刻)王明孝:不忘誓言绘山河)

解放军测绘队闯无人区成
王明孝

作为一名测绘老兵,西部战区陆军某测绘信息中心52岁的高级工程师王明孝走得很高,很远,很艰苦,更很光荣——

30年来,他翻越200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穿越1000余条河流,行走路程相当于绕地球12圈半,完成了边界联测、战区地形图测绘、西部系列演习、反恐维稳、抢险救灾、青藏铁路、怒江水电站、酒泉“陆上三峡”风力发电等30多项国家和军队重大测绘任务,7项科研成果填补国内测绘空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王明孝说,一路走来,支撑他坚持下去的,正是入党宣誓时心头涌动的那股庄严与神圣的力量。

为党愿去“新西兰”

王明孝出生在甘肃省古浪县一个偏远农村,这里曾是红军西路军浴血奋战过的地方。在小学,他年年争当“学雷锋先进个人”;初中刚入学,他第一个递交了申请书,光荣地成为了共青团员。

在王明孝记忆中,家乡贫穷落后,但对党有着深厚的情感,“现在,老辈们常说,能吃饱穿暖,国家还给发钱,这在旧社会简直不敢想……”

高考那年,“我看到有解放军测绘学院航空摄影测量系。”回想当年的往事,王明孝不禁莞尔,“我一是特别想参军,二是我还以为叫‘航空’,就是能天天坐飞机在天上飞。”

当年,王明孝以高出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20分的成绩,走进了解放军测绘学院。然而,甘肃的优等生,在整个班级里,水平只能排在中等偏下。

于是,王明孝每天提前近两个小时起床,劳动、学习,毕业时4门课程成绩在全班排名第一,大三还当选了全院优秀共青团员。

进入大学后,王明孝更有机会接受了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对党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在王明孝记忆中,“我们的政治教员,对党的感情极深,上课到动情处,真的失声痛哭。”

大四下学期,王明孝的入党申请终于被批准。宣誓那天,王明孝和同期入党的8名学员站在会议室的党旗下,跟着领誓人把誓词喊得震天响。

回到宿舍,一向理工科见长的王明孝在日记本上写下4行诗句:七尺之躯既许党,马革裹尸又何妨。爬冰卧雪何所惧,只愿祖国长富强。

转眼到了“毕业季”,“测绘单位一般都在比较好的城市,比如当时的军区机关所在地,再就是大连这些地方。”王明孝说,“但这里面,当时的‘新西兰’,就是甘肃(兰州)、西藏、新疆,是最差的‘前三名’。”

在1987年,本科毕业生留校任教、进各地科研单位的机会很多,而这时王明孝坚定地选择了回到原兰州军区,“既然在党旗下宣了誓,就该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是时候兑现对党的承诺了!”

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第2年,王明孝执行了我国首测友谊峰海拔高度的任务,奉命进入新疆阿勒泰山脉进行测绘作业。

在这之前,人们进入这片区域的多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得知这一任务时,王明孝所在单位所有人在争,“单位肯定是给最能干的部门,最能干的部门给最能干的大队,最能干的大队从最能干的人中选党员。”

“正是党员的身份成就了我!”王明孝说。

当测绘队走到第7天,给养没了,9匹马也摔死了2匹,翻译和向导再也不肯往前走。

面对险恶的无人区,是进是退?在晚上召开的党小组会上,王明孝第一个站起来,“后退就是狗熊!是时候兑现对党的承诺了!”

此后的14天,他们果腹靠森林中的野果、野菜,鞋帮和鞋底脱开了,用铁丝进行缝补……当他们走出茫茫大山时,衣衫褴褛,成了“野人”,还被警惕的边民当作间谍关了起来。

但王明孝和战友们成功完成了测量任务。他们以准确的测量数据,改写了前苏联上世纪50年代测定的标高,为我国在外交谈判中争取主权归属提供了有力支持。

2008年,王明孝深入怒江流域承担测绘任务。原始森林中,王明孝几次险些掉进万丈悬崖。他以惊人毅力跑遍了无人区、无图区、无控区的数百个测绘点位,完成了1000多幅地形图的数据采集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某项课题,荣获2008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每一次执行测绘任务前,王明孝都会给每个战友买2份保险,因为他经历过的生死考验太多太多——

昆仑山腹地的喀拉喀什河,车陷河滩,下车去推,严重的高原反应让他两眼一黑、一头栽倒在泥沙里;

藏北高原的索县江达乡,山坡上碎石突然滚落,他差一点被砸下了万丈悬崖;

中蒙边境的老爷庙,烈日让戈壁滩地表温度高达60多摄氏度,他们迷失方向,导航设备失灵,汽车轮胎被晒爆……

有些人劝王明孝换个轻松松点的岗位,因为他可以有太多的选择,但他说:“既然在党旗下宣了誓,就要坚守到底。”

攀峰不止,创新不已

2003年10月,我国决定修建高原数字化铁路——青藏铁路。按照设计要求,铁路的动态测绘绝对精度误差必须小于1米,而我国的动态测绘最高绝对精度误差却远远大于这个数值。

如果请西方发达国家测绘,不仅费用高达5亿人民币,青藏高原的地理信息也将泄露。最终,根据上级安排,王明孝带领由15名党员组成的测绘分队承担了这一重任。

背着氧气瓶,裹着皮大衣,经过上百次试验,王明孝研究出保温避风的卫星测绘轨道车,实现了青藏铁路沿线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的实时动态测量,测量精度绝对误差仅有0.3米,相对误差仅有5厘米。

他们仅用150天就完成全部测绘任务,攻克了50多个技术难题,创新12种作业方法,研发出10多套应用软件,完成了51.8万组三维坐标、11万组关键点位数据的准确测定,创造出我国测绘史上的5个第一。

青藏铁路通车一年后,王明孝创造的“利用RTG+RTK差分技术提高实时动态测量精度”的技术,被西方国家运用到数字化铁路建设之中。

在王明孝近30年的测绘生涯中,创新,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那年,我军某新型制导武器装备研制期间,命中精度成为急需突破的“瓶颈”问题。王明孝临危受命,经过150多天的攻关探索,他终于为这一新型制导武器装上了“眼睛”。权威部门对这型武器进行不同距离、不同环境、不同气象条件下的试验,结全部命中目标,精度达到100%。

近年来,王明孝先后2次荣立二等功,6项成果获国际发明奖,2项获全国发明奖,5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成果获国防发明专利,36项成果在部队推广应用。荣获第七届全国“发明创业奖”,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军首届科技领军人物”“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所带团队获得第四届全军十大“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

虽已功成名就,但王明孝从未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他说,“既然在党旗下宣了誓,就要继续走下去,向着更远、更高的地方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