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好尴尬啊! 戛纳影节,华语电影零存在)
一年一度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将在北京时间5月12日开幕。从世界电影的角度来说,本届戛纳仍然保持了该电影节一贯的选片水准,包括佩德罗·阿莫多瓦、达内兄弟、吉姆·贾木许、朴赞郁等人在内的世界级名导都有新作入围,即便在一种关注单元中,都有是枝裕和这样的大导演新作亮相。
然而在世界电影人共襄盛举之时,本届戛纳也在各个单元名单陆续公布之后,产生了一项对中国电影人来说极为尴尬的纪录:本届戛纳电影节不仅没有任何一部华语电影入围任何一个单元,而且在各个单元的评委阵容中也没有任何一位华语电影人。
华语片戛纳0存在感创24年来中国电影最尴尬纪录
我们需要知道,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在24年前的1992年第45届戛纳电影节上;而环比欧洲三大电影节,在21世纪之后也从来没有任何一届电影节出现过这样的“华语0存在感”情况;最近一次还要追溯至上个世纪的1998年第55届威尼斯电影节,而这距今也已有18年之久。
很多人也许会奇怪,戛纳电影节没有华语电影角逐大奖的情况应该在近年来比较常见啊,为什么非要说本届电影节特别尴尬呢?实际上,戛纳电影节除了有机会角逐金棕榈大奖的“主竞赛单元”之外,还有“一种关注”单元和其它大大小小的电影单元。
如下表统计的一样,之前出现过几届欧洲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0华语片入围的情况,但在每届电影节的其它官方单元里却总是或多或少都有华语片的影子。比如在第65届戛纳电影节上,虽然主竞赛毫无华语片,但娄烨的《浮城谜事》成功入围了“一种关注”单元;而2011年的第64届戛纳电影节,虽然也如同今年一样在任何官方单元都没有华语片入围,但在官方设置的“午夜展映”中至少还有陈可辛的《武侠》;而且该届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评审团”中也十分罕见地有两位华人同时作为评委出现:著名制片人施南生和香港名导杜琪峰。
延伸
浅析华语电影0入围原因:大师没作品,小师没选上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华语电影遭遇21世纪以来在三大电影节上的最低谷呢?除了运气之外,客观来说,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名导新片档期不凑巧
两岸三地的华语电影界其实有着不少可以称为“戛纳嫡系”的导演。比如曾两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并出任过主评审团评委的杜琪峰。而杜琪峰今年恰巧也在六月份会推出新作《三人行》,坊间曾一度预测《三人行》将会入围戛纳的消息。然而最终该片却没有进入戛纳的任何一个单元,关于落选原因也同样传出了不少版本。杜琪峰曾明确表示,《三人行》是因为后期剪辑的原因而无法赶上戛纳电影节的。
杜琪峰的新片对戛纳来说“太迟了”,而杨超的新片《长江图》则是“太早了”。杨超导演也曾一度是戛纳电影节的嫡系导演。他的处女作《待避》早在2001年时就曾拿到“电影基石单元”的三等奖。如今,他耗时多年拍摄的《长江图》却直接进入了今年年初的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杨超也曾谈起选择柏林而非戛纳的原因:“我在还无法保证《长江图》能否入围戛纳主竞赛的时候,柏林电影节组委会向我发出了邀请,告诉我只要我来,就一定能给我主竞赛单元,我就选择了柏林,因为我没法预测戛纳的情况。”
此外,华语电影界成就最高的导演李安也将在今年推出新作《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很早以前,该片也曾与戛纳传出过“绯闻”。毕竟,“金棕榈奖”是这位获奖无数的华人导演唯一的缺憾。而这次新作错失戛纳可能因为该片11月11日才会在北美上映。
二、华语嫡系导演的缺席和转型
今年有新作的嫡系导演都因档期的原因错失戛纳,而有更多嫡系导演则恰巧进入“创作空窗期”。比如贾樟柯,今年直接在国内搞起了“新媒体”生意。和他同属第六代导演的娄烨和王小帅的新片则都在拍摄之中。而去年斩获大奖的台湾导演侯孝贤刚开始进入他“慢工出细活”的下一个创作周期。另一位戛纳嫡系王家卫的拍片速度则更加夸张,新片估计要直接等到“2046”年了。至于曾在戛纳斩获过评审团大奖的姜文,更是直接转身走上了《星球大战》的漫漫银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