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没落”?背后更具生机与活力

2016-05-12 14:38发布

唐人街“没落”?背后更具生机与活力

温哥华唐人街,华人传统商铺与咖啡店并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唐人街,别名“中国城”,又被当地很多华人社团称为“华埠”。作为早期海外华人移民的庇护所,这里聚集了大批华裔居民和中国特色的建筑。近年来,许多唐人街似乎走向了“没落”。不过,仔细观察会发现,这背后其实是华人影响力的逐渐增强。

唐人街“没落”了?

近日,据加拿大当地媒体报道,卑诗省一位地产商宣布,他们已就惹起争议的温哥华华埠高厦发展项目向政府提供了第二份修订方案。对此,一直认为在该处建高层公寓将严重破坏景观的卑诗大学历史系教授余全毅称,该方案“换汤不换药”,仍然不可接受。此前,该项目就曾引起侨团、小区人士及居民的激烈反对,批评在此建设高层大厦会破坏华埠传统风貌,更曾发起示威。

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地方的华人似乎都吹响了“捍卫”唐人街的号角。这背后显示的是,近年来唐人街的“没落”趋势。比如,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唐人街,因为租金上涨,几乎每隔不久就会有商店关闭或转手。甚至有学者断言,温哥华唐人街上的商铺5年内就会消失。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英国伦敦的中国城。在伦敦生活多年的华人陈先生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最近自己经常去的一些商铺已经搬走了。他说:“唐人街正在变得越来越‘不正宗’。”

而且,如今,唐人街上的传统中国元素正在逐渐减少,多元化和现代化成为新特点。

比如,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很多老一辈华人将生意结业后转卖或租给其他族裔人士。咖啡、韩国菜、泰国菜等已经成为唐人街的一部分。华埠商业促进区的董事会成员亦加入了南亚裔和越裔。华人街在越来越“洋气”的同时,中国味道似乎逐渐变淡了。

唐人街的主角——华人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搬离唐人街。比如,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最近的社区调查报告显示,从2009年到2014年,住在曼哈顿中国城的华裔数量从4.7万下跌到了3.8万。久负盛名的旧金山唐人街和纽约唐人街的华人居住人口也都呈下降趋势。

边界开始变模糊

唐人街真的“没落”了?专家指出,表面看来,传统的唐人街的确“式微”,但实际上,唐人街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而唐人街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则悄然渗入了当地社会。

“唐人街的确面临着种种问题。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唐人街的影响力在扩大。”华侨大学讲座教授庄国土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一个具体表现是,唐人街和华人的被关注度提升了,他们也确实在社会中发挥着更广泛的力量,这就是欧美政客在选举时纷纷拜票华埠的原因。”

不可否认,越来越多华人搬离了唐人街。庄国土指出,新移民在初来乍到时往往需要通过唐人街获得资讯,但随着他们对当地社会的了解不断深入,会发现唐人街的发展空间相当有限。因此,能力比较强的人会选择离开唐人街闯荡。此外,生长于斯的新一代华人在接受高等教育后,个人素质更优秀,与当地又不存在沟通和技能上的障碍,也就更倾向于同主流社会相融合。

随着越来越多华人流出唐人街,诸多新型华人社区开始兴起。专家认为,这说明“唐人街”的范围也在不断延展、模糊,中国文化也在这一过程中融入到了当地。比如,在美国纽约,北至小意大利区,南至河边码头,西至苏豪区,东至格林威治村。华人面孔和华人开设的商店、餐馆逐渐“占领”了东城。

更具生机与活力

唐人街会逐渐消失并最终成为一代人的文化记忆吗?专家们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陈奕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的唐人街正处于转型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不过,当地华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正群策群力谋划唐人街的未来。

在很多地方,都有人开始推动当地政府机构和学者探讨唐人街的发展,希望能够转变经营模式,改善治安环境,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唐人街的经济活动本身就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新移民初来乍到时仍乐意在熟悉的环境中购物;游客更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陈奕平对唐人街的未来充满信心,“唐人街始终是‘华侨华人的家’和‘文化传承的根’。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华人都对唐人街有需求,因此,未来的唐人街仍会继续发展下去。”

庄国土也认为,虽然表面上的种种迹象都表明,唐人街似乎正在一步步“式微”,但其本质上的中国文化元素并未消逝。虽然一些建筑装饰不再那么复古,但唐人街的精神内核始终没有变。

“唐人街在海外的发展难免需要融合其他族裔的文化元素,而且,传统中国元素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中国元素在融入当地的同时,不断与现代文化相融合,这是大势所趋。”庄国土说。

唐人街保留了其固有文化元素并越来越多元化,其转型是在文化融合中求得的一种新生。越来越多的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增强了唐人街和华人的影响力,而随着唐人街的延展,中国活动也在影响着周边环境。

正如澳大利亚媒体报道中所言,虽然转型后的唐人街可能不再有那么明显的中国标识,但却无疑更具生机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