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超过半数的家长对孩子被猥亵毫不知情

2016-05-20 09:05发布

记者手记:超过半数的家长对孩子被猥亵毫不知情

4月,我和同事在湖南攸县调查,揭露了一起农村小学男教师多年来持续猥亵多名小学女童的事件。我们的报道最终促使嫌疑人被刑拘,多名相关责任人被立案调查、严肃处分。

小雨和她的父亲,是给我们提供线索的举报者。经他们牵线,我们与多名涉事女童隐蔽沟通,坐实举报情况,然后将线索转予警方。报道告一段落,可我内心的沉重感久久难以散去。

我无法忘记,那些放学路上成群嬉闹的孩子,在被询问某老师的瞬间马上安静下来;无法忘记,女童小颜跟我说,每次被带进教工宿舍,她脑海里只有两个字:挣扎;无法忘记,女童小菲不愿开口说话,只用手指示意身体哪个部位被触碰过,她的双手在颤抖……

在教师的卑劣行径之外,整个采访中,还有三个事实令人担忧。

第一个事实是:超过半数的家长对孩子被猥亵毫不知情。

被猥亵、性侵的孩子,被心理学专家喻为“没有嘴巴的孩子”。他们不是真的“没有嘴巴”,面对我这个只认识了十分钟的陌生人,孩子们红着眼眶、攥紧了拳头,一字一句地说出了心里最隐蔽的伤痛;在同学私下的交流中,多名受害者都了解彼此曾被侵犯到什么程度,甚至已经形成了“集体解救”的默契——只要老师把其中一人带走,其他孩子就会跟去,进行干扰。

可是,这样的事情,为什么几年来其他老师和家长们并不知道?

我们调查发现,这名教师几乎专挑留守女童下手。有好几个女孩告诉我,她们羞于把这件事告诉爷爷奶奶,想跟父母说,可父母每次打电话来,总是那么几句话——“好好学习”“要听老师的话”,让她们难以说出口。

采访回来的路上,我无意间听到了老歌《鲁冰花》。“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其实“星星”不是不说话,而是那个被想念的妈妈,没有打开孩子倾诉的阀门。

第二个事实是:有受害女童的父母拒绝揭发,甚至拒绝相信且努力掩盖真相。

小雨是这一罪恶的第一个讲述者。无法想象,一个12岁的孩子,鼓起了多大勇气,才成为所有孩子里首先站出来举报班主任的人。但当小雨和家人一起向受害女童小敏的妈妈讲述被猥亵的事实时,小敏妈妈的反应是:“小敏,再也不要和小雨玩了,她思想龌龊,也不许说出去。”

小敏妈妈的反应,是部分受害儿童家长反应的一个缩影。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无数已曝光的案件表明,性侵儿童的行为具有长期性,如无外界干预,很难自动终止。根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提供的数据,儿童性侵案隐案率高达1:7,也就是说,一个被曝光案件的背后,可能有7起潜在案件。监护人的懦弱,成了罪恶的遮羞布。

第三个事实是:在学生及家长向校方举报后,学区将当事教师调往另一学校继续任教。记者介入调查前,竟无一人报警。

采访中,校长、学区主任等管理人员曾几次进行解释,“教学成绩好”“工作认真”“即将退休”等理由被反复强调。而孩子和家长,尽管对此深恶痛绝,也并未想到报警。如果法律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校园普法看来欠账不少,任重而道远。

愤怒之外,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是,我们该拿什么保护孩子?

就教育部门而言,当务之急是加大力度普及儿童性教育。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对4719名学生进行的一份随机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儿童对隐私部位的概念认识不清或不知道。

在英国,家长会教三四岁的孩子背“安全儿歌”——“小熊小熊好宝宝,背心裤衩都穿好,里面不许别人摸,男孩女孩都知道。”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如何将这些最基本的自我保护知识以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孩子?

从家庭角度而言,当务之急是改变“服从式教育”的思维定式。我问过所有受访的受害女童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大声呼救?孩子们给出的答案惊人的一致——“他是老师”“家里总说,要听老师的话”。

“服从式教育”是一把双刃剑,能教出乖巧守纪的孩子,也能教出不会独立思考甚至不敢保护自己的孩子。判断是非,学会说不,是每个人成长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作为家长,请告诉孩子,“面对老师,也可以说不”。

还有一个细节让我无法忘记。起初小雨怎么都不愿开口说话,直到我握着她的手,对她说:“小雨,你做得很好。你告诉了爸爸,这才让那个坏老师被调离。是你的勇敢,救了班上所有的女孩。”

我们必须意识到,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女童保护基金”今年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媒体公开曝光性侵儿童案340起,其中近三成案件为一人对多名儿童施害,此类作案人员中教师占40%。

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已不容忽视。几年间无一人报警的悲剧,更敲响了警钟。我只能希望,我的从业生涯里,再遇不上这样的新闻。(半月谈记者 袁汝婷)记者手记:超过半数的家长对孩子被猥亵毫不知情

2016年05月19日 10:00 来源:半月谈网 记者手记:超过半数的家长对孩子被猥亵毫不知情参与互动

0

4月,我和同事在湖南攸县调查,揭露了一起农村小学男教师多年来持续猥亵多名小学女童的事件。我们的报道最终促使嫌疑人被刑拘,多名相关责任人被立案调查、严肃处分。

小雨和她的父亲,是给我们提供线索的举报者。经他们牵线,我们与多名涉事女童隐蔽沟通,坐实举报情况,然后将线索转予警方。报道告一段落,可我内心的沉重感久久难以散去。

我无法忘记,那些放学路上成群嬉闹的孩子,在被询问某老师的瞬间马上安静下来;无法忘记,女童小颜跟我说,每次被带进教工宿舍,她脑海里只有两个字:挣扎;无法忘记,女童小菲不愿开口说话,只用手指示意身体哪个部位被触碰过,她的双手在颤抖……

在教师的卑劣行径之外,整个采访中,还有三个事实令人担忧。

第一个事实是:超过半数的家长对孩子被猥亵毫不知情。

被猥亵、性侵的孩子,被心理学专家喻为“没有嘴巴的孩子”。他们不是真的“没有嘴巴”,面对我这个只认识了十分钟的陌生人,孩子们红着眼眶、攥紧了拳头,一字一句地说出了心里最隐蔽的伤痛;在同学私下的交流中,多名受害者都了解彼此曾被侵犯到什么程度,甚至已经形成了“集体解救”的默契——只要老师把其中一人带走,其他孩子就会跟去,进行干扰。

可是,这样的事情,为什么几年来其他老师和家长们并不知道?

我们调查发现,这名教师几乎专挑留守女童下手。有好几个女孩告诉我,她们羞于把这件事告诉爷爷奶奶,想跟父母说,可父母每次打电话来,总是那么几句话——“好好学习”“要听老师的话”,让她们难以说出口。

采访回来的路上,我无意间听到了老歌《鲁冰花》。“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其实“星星”不是不说话,而是那个被想念的妈妈,没有打开孩子倾诉的阀门。

第二个事实是:有受害女童的父母拒绝揭发,甚至拒绝相信且努力掩盖真相。

小雨是这一罪恶的第一个讲述者。无法想象,一个12岁的孩子,鼓起了多大勇气,才成为所有孩子里首先站出来举报班主任的人。但当小雨和家人一起向受害女童小敏的妈妈讲述被猥亵的事实时,小敏妈妈的反应是:“小敏,再也不要和小雨玩了,她思想龌龊,也不许说出去。”

小敏妈妈的反应,是部分受害儿童家长反应的一个缩影。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无数已曝光的案件表明,性侵儿童的行为具有长期性,如无外界干预,很难自动终止。根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提供的数据,儿童性侵案隐案率高达1:7,也就是说,一个被曝光案件的背后,可能有7起潜在案件。监护人的懦弱,成了罪恶的遮羞布。

第三个事实是:在学生及家长向校方举报后,学区将当事教师调往另一学校继续任教。记者介入调查前,竟无一人报警。

采访中,校长、学区主任等管理人员曾几次进行解释,“教学成绩好”“工作认真”“即将退休”等理由被反复强调。而孩子和家长,尽管对此深恶痛绝,也并未想到报警。如果法律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校园普法看来欠账不少,任重而道远。

愤怒之外,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是,我们该拿什么保护孩子?

就教育部门而言,当务之急是加大力度普及儿童性教育。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对4719名学生进行的一份随机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儿童对隐私部位的概念认识不清或不知道。

在英国,家长会教三四岁的孩子背“安全儿歌”——“小熊小熊好宝宝,背心裤衩都穿好,里面不许别人摸,男孩女孩都知道。”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如何将这些最基本的自我保护知识以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孩子?

从家庭角度而言,当务之急是改变“服从式教育”的思维定式。我问过所有受访的受害女童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大声呼救?孩子们给出的答案惊人的一致——“他是老师”“家里总说,要听老师的话”。

“服从式教育”是一把双刃剑,能教出乖巧守纪的孩子,也能教出不会独立思考甚至不敢保护自己的孩子。判断是非,学会说不,是每个人成长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作为家长,请告诉孩子,“面对老师,也可以说不”。

还有一个细节让我无法忘记。起初小雨怎么都不愿开口说话,直到我握着她的手,对她说:“小雨,你做得很好。你告诉了爸爸,这才让那个坏老师被调离。是你的勇敢,救了班上所有的女孩。”

我们必须意识到,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女童保护基金”今年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媒体公开曝光性侵儿童案340起,其中近三成案件为一人对多名儿童施害,此类作案人员中教师占40%。

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已不容忽视。几年间无一人报警的悲剧,更敲响了警钟。我只能希望,我的从业生涯里,再遇不上这样的新闻。(半月谈记者 袁汝婷)

来源:半月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