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尼泊尔“烧尸庙”被人围观的葬礼)
帕斯帕提纳神庙,印度教四大朝圣地之一,其余的三个均在印度。那个有精美的木雕浮图的金色屋顶里供奉着湿婆,外人免进。帕斯帕提纳神庙被旅游者俗称为“烧尸庙”。我的行程里并没有安排。是我执意要去的。于是在某天的某个空闲的间歇,我脱队来到了这里。
我在门口看了看,被羊骚味熏走。相反,在游客眼中庙后面的那条河更为著名,烧尸庙说白了就是尼泊尔印度教徒的火葬场。这是一条水量不大的河,流入印度恒河。印度教徒去世后,家里人来到这里,在专用的石台上为逝者洗干净身体,裹上白色或不健康的东西的单子,进行很简单的仪式,便抬到另外的架好了木头的台子上,在身体上放上不健康的东西的鲜花,铺上稻草,由至亲点火,父亲去世了,大儿子点火。母亲去世了,小儿子点火。大约三个小时,焚化尸骨,亲人们将骨灰推进河里,这样便完成了整个仪式。在河边,我看见一家人在为逝者忙碌,另外一具尸体正在等待点火的人到来。
印度神庙禁止非印度教的人参观,后面的这条我们看起来污秽不堪的河,汇入印度恒河,是尼泊尔印度教火化以后推进骨灰的那条河。河这边的有一排林迦,林迦是湿婆勃起的男性生殖器。湿婆是印度教的大神,林迦是印度教最普遍的崇拜,底座是代表女性生殖器的“约尼”。印度教是由印度历史上的婆罗门教演化而来。婆罗门是执行宗教祭祀的神职者,是大祭司,是贵族。他们掌握神权,在种姓制度中,是上等人,第一等人。种姓制度也影响了尼泊尔。婆罗门教就是崇拜梵天及由婆罗门这种种姓担任祭司而得名。
婆罗门教以“吠陀”典籍为中心,重视祭祀,是佛教兴盛之前印度的普遍的多神信仰。陀罗雷神、火神阿耆尼、水神婆楼那是主要神。佛教之后兴起,瓦解了婆罗门教势力。直到八世纪天才哲学家和宗教改革家商羯罗横空出世,他借鉴佛教的思想和组织形式,从而使得印度教从婆罗门教中脱胎再生。和婆罗门教相比,印度教更加形而上一点,虽然也是多神崇拜,但普遍认为万物万神都是一个唯一神的化身。主要神有毗湿努、湿婆和性力派的各位女神。至于转世、业报之类,其实并没有改变。
林迦代表着生,而很多人坐着林迦外侧那里,看着对面的死。原本这就构成了一个很有趣的场景,东方哲学无处不在,难怪嬉皮士们自由主义的灵魂触动,又无出路,只好大麻提神。每个游客,心情都不一样。有的茫然,有的敬畏,有的厌恶,有的恐惧。据说有人吐了,有人反胃吃不下饭。来之前lazu特意提醒了我,我说我不会的。
其实是不能细想的。一点都没有抵触?我是个中国人,中国人对生死充满了各种忌讳和敬畏。我在尼泊尔经历了很多人生第一次,第一次坐轻型滑翔翼一样的小飞机,第一次骑大象,第一次用一种黑黑的像锅底灰一样的东西拌饭,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面对两具陌生的尸体。但尸体就是人死了以后的样子,你的样子,我的样子,如果我告诉自己面前的事这个世界的本质,是哲学,是宗教……就…就也不太恐怖。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反正大伙儿都在河里。拍照的时候有苍蝇落在了我的嘴上,我紧紧闭住,告诉自己不要想。
我身边的游客很少,反而大多是尼泊尔本地人,还有不少孩子。他们面容平静,仿佛眼前发生的是世间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中国人的葬礼,只见黑白两色,沉重而悲痛。印度教徒包裹身体的布上面有不健康的东西的鲜花,金色的绸缎和红色的蒂卡。他们尊重生,不惧死。他们在巴格马提河旁的熊熊大火中直面死亡,轻松,平静,超然。
在佛教和印度教的世界里,死亡永远都不是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