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聊天唱歌刷礼物,我们还能在直播平台上干什么? 财富值56

2016-07-31 21:39发布

除了聊天唱歌刷礼物,我们还能在直播平台上干什么?
友情提示: 此问题已得到解决,问题已经关闭,关闭后问题禁止继续编辑,回答。
该问题目前已经被作者或者管理员关闭, 无法添加新回复
10条回答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几乎每一年都会炒热一个新词汇,新行业,新风口,令我们这些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互联网的人对它保持着始终的新鲜感和关注度。2014-2015年大家记住了P2P,O2O;2016年刚刚过半,火了VR,直播。如果说vr还未普及,那“直播”早就渗入了我们的生活,被大家所熟知,也被大家所接受。


2014年1月1日ACFUN的生放送直播更名为斗鱼TV那一刻起,他们便抢占了直播时代的第一波红利;随后2014年年末,直播界鼻祖的YY直播也正是更名为“虎牙直播”;2015年9月直播界迎来了“新贵”——熊猫TV(由于以王思聪为首的资本进入直播领域,也引领了一波平台间人气主播的争抢现象,一时间各种天价“转会”充斥游戏版款头条,一时间国内各种直播平台纷纷走上舞台,纷繁复杂的直播界充斥着勾心斗角、人走茶凉。);2016年3月斗鱼TV对外宣布完成新一轮1亿美元融资,其中腾讯出资4亿人民币领投。直播平台的兴起到发展也离不开固有的商业模式走向从起先的一家独大到后来的纷纷崛起、百花齐放再到现在的巨头间合作完成整合规范市场的老路,“直播”也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


早期的直播内容无非是游戏、唱歌、舞蹈、电台模式:



发展到后来内容更加丰富和精彩,类似比赛直播、生活直播、“奇葩”事件等等……:









直播内容的丰富多彩也使得很多人通过另辟蹊径来吸引眼球实现“差异化竞争”的目的,这些“逼格”较高的直播定位虽然看起来非常的“高、大、上”,但是从吸引的用户的角度看还是缺乏吸引力相对的不接“地气”。毕竟那些在直播平台上大把“刷礼物”打赏主播的还是更喜欢看打游戏、才艺表演、美女和网红的。


由于直播规范的不健全也出现了很多涉黄、暴力、违法违规的直播内容,所以“全民TV”直播平台引入了“直播合伙人”模式,更好的改善了平台与主播的收入分成关系。引入了过往娱乐圈打造明星的成功经验,把各个实力主播的定位转变为公司合伙人,帮助他们提高直播内容产出、播出主题、粉丝运营等实际问题,立志将平台自己已有的主播资源从“网红”打造成真正的“明星”。“合伙人机制”降低了平台间虚高的人力转会成本;加强了主播的平台主人公意识;降低了主播通过打“擦边球”获得关注、短期收益的可能;从实质上提高直播播出内容的品质。良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慢慢的会出现真正受大众欢迎的直播节目,平台播出内容监管上的老问题也迎刃而解。



网络直播起先是一个“平民秀场”,主要在PC端,规模小,产品推广以软件捆绑为主。最初看电竞网络直播是向玩家中的“大神”学习,后来五花八门的直播开始出现,受到狂热的追捧、豪掷千金打赏。有需求才会有市场,直播行业的火爆现状,是用户有强烈娱乐需求的体现。有人直播玩游戏,有人直播闲聊,有人直播夜闯鬼屋,有人直播吃饭、有人直播发呆、有人直播睡觉……直播内容千奇百怪,更奇怪的是,无论什么样的直播都会有人追捧。很多时候,观众看网络直播,有一定原因是满足自己的窥私欲。看看别人的生活真人秀到底是什么样的。前不久杜蕾斯举行的“百人试套”直播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所有人都明白,这样的直播就是广告营销,是不可能出现敏感镜头的,但这种过于隐私的体验还是强烈刺激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窥私欲,最终吸引了近500万人观看直播,结果不出意外遭到了来自各界的抨击。网络直播就是这样,各种猎奇向的网络直播,满足了大家内心的渴望。对观众来说,也许主播替你完成了一件你想做却没做过的事,而你通过网络直播参与其中,满足自己压抑许久的欲望的同时,更得到了一种精神享受。


从今年5月份看人直播喝崂山百花蛇草水开始到现在,看直播也有俩月了。以映客为例,大部分女性主播的播出日常无非就是直播化妆、瞎聊天和唱唱歌,高颜值的女性直播会吸引大波的土豪粉丝一掷千金刷礼物,而男性主播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喊麦和讲段子,内容空乏到让我忍不住留言吐槽。



有时候忍不住想,既然直播这个平台这么火,为什么不能让真正有知识的人直播一些对别人有帮助的内容,哪怕是教教别人做做手工,炒炒菜,泡泡茶,健健身,甚至是讲解一些专业知识也比瞎聊天要好的多。

后来不断有朋友开玩笑式地建议我去直播写病历,接诊病人和上手术,当然这在医院管理条例里是不允许的。但是,直播讲解一些医学科普知识这个想法却真实可行。据我所知,目前已经有平安好医生的健康直播在做这方面的直播了,只可惜自己只是个小小的临床住院医生,本身知识层面太过浅显和局限不够格给大家直播讲解医学知识,也婉拒了一些直播邀请,目前一直处于观望状态。



后来在平安好医生看到了兔子小姐爱健身的直播,作为一个(前)健身爱好者,我观察和摸索了她健身动作的确是专业的,每一个形体塑形与动作都非常标准,确实能帮助到观众起到一定程度的瘦腿作用,前提是需要坚持,教练的身形都是长期锻炼的,在这里小小的安利 一发。




目前我的看法是,在今天,那些互联网世界中的“变数”,不经意间就会有可能去改变世界,不管未来它是否会成为昙花一现的短期热闹现象,都值得关注。 “全民健康”不仅仅是一个目标,更是民生需求,所以关于“全民健康”的直播是非常迎合大众需求也是极为必要的,未来潜力无可限量。


有人说,移动医疗市场如火如荼,2016年将上演更加激烈的市场卡位战。不管未来结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你肯努力并且懂得“为大众带去真正有用的东西”这个道理,就一定能适应取得一些成绩。


另外,如果我开直播的话一定会告诉大家的,不要再问啦!

直播法律咨询。。。。。直播被人吐槽,直播吐槽别人
我想看直播乞丐/流浪者/卖艺者的一天…(如果他们愿意的话

这样他们也能有点收入…
我一直觉得直播一些老手艺人,比如用榫卯结构的木匠活,裱糊风筝,或者画鼻烟壶的之类的不错。

可以一边直播一边聊,给大家普及点知识,看着也爽。尤其是当我看见那些木头零件严丝合缝的拼合起来的时候强迫症发作简直不能再爽……用某位大文豪的原话,真的”有种射精般的快感“。

最后做出来的手工成品可以现场拍卖,直接寄给某个观众。

多好的事情,又普及知识又赚钱……

--随笔-- 非正文,可以不看

首先,先在这里谢谢大家对于我这个不成熟的想法的关注,评论区里的每一条评论我都仔细看过。因为我之前做过关于文化遗产方面相关的粗浅研究,所以才萌生了这个想法。评论区的朋友们也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想说,这真是我上知乎这么长时间以来见过最和平的评论区了,没有一个喷子,大家真的在交流。我想这才是知乎存在的真正用意吧!

同时,我也想根据评论的内容说说我的看法。
1. 是否有人看?
有的人说手工艺制作的过程过于枯燥,不会吸引观众。这我不完全同意,因为虽然工艺品制作的过程确实枯燥,但是“直播”平台上更枯燥,更无聊的内容反而更有观众的情况也不在少数。曾经见过织毛衣的直播,甚至还听说在东欧的某个国家甚至还存在对着一座燃烧的壁炉直播12个小时的情况。
因此,对于这样的直播我个人还是有信心的。

2. 是否挣钱
对于直播能否挣钱我不敢肯定,但是我敢肯定的是。如果进行了直播,至少这些老手艺,好东西能多一条营销的道路,能多一个人了解到。就想一句老话儿——“有枣没枣先打三杆子再说”。既然直播这种形式成本极低,又不会多出什么巨额的经济负担,为什么不试试?

3. 我对于直播的一些看法
很奇怪,我认为现在人对于直播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是类似于看表演的形式,台上一个人唱念做打,台下一群人呐喊助威。这种观众对于主播的质量,节目的节奏,主播的身材和罩杯都有一些要求,毕竟谁也不愿意看个丑八怪唱我的滑板鞋不是么。
第二种人把直播看作为一种生活的背景音乐,他们甚至不能叫做“看”直播,更应该叫听直播。他们开直播的唯一目的,就是让主播里面的人陪伴自己度过一段孤独的时光。至于主播唱的什么歌,唱的怎么样其实对于他们来说无所谓。因此对于他们来说,直播的节奏,直播的快慢都无关紧要。

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二者。
因为我觉得我们的媒体发展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太多快节奏的东西可以看,美剧,电影,电视,这些传统的节目为了加快节目节奏无所不用其极,巴不得在五分钟里讲出一万年的故事。而直播由于他的草根性质和条件的限制,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传统节目的节奏的。

所以我认为还不如慢下来,慢到和我们的生活一样的速度。不用一闪字幕过去五年,也不用切一个镜头小男孩就长大成人,慢慢来就好。不管是一笔一画的描绘一幅田园春色,还是一针一线的缝出一件刺绣,在我们最孤独,最寂寞的时光里,静静陪着我们就好。

在这里再次谢谢赞,感谢,和关注我的所有朋友。祝你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晚安。
"却说锦毛鼠白玉堂立于桥头之上,谢谢大哥的鱼丸, 突听身后谢谢大家的支持!响器之声,转身一看是大惊失色!! 你问后事如何? 想不想听? 想不想听??? 火箭刷起来!!!!!!!!!!! "
3年前,国外一条关于直播的劲爆新闻。。。
我今天看见有个教英语的……
可以上课啊~就像百家讲坛一样~
主播可以直播写代码,我们这些捧场刷礼物的提需求。

直播的内容需求其实只是人性需求的反射,多年前的美国电视行业,几乎没有什么纪录、科教等严肃性的节目,绝大多数人一看到这类节目就会换台,但现在这部分节目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成为稳定的受众群体。至于三大件,新闻、脱口秀、真人秀,也越来越大胆跨界、创意混搭,风格日益多元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刁,没有新意一味抓眼球的内容生命力越来越弱。


以前没有全民直播的时候,几乎都靠事件炒作,王自如和罗永浩之间的辩论引来了250万人观战,但尘埃落定之后,留下了什么呢?并没有。逐渐的,大家对于各种刻意制造的热点不再热衷,转而追求自然引爆的热点,或单纯的新鲜感。


目前的直播内容,主流的是聊天、唱歌、跳舞、演艺、游戏,总之汇聚各类才艺表演,可以解说体育,可以脱口秀,可以拍做饭,可以秀肌肉……无所不包。此外热门的内容,几乎都是猎奇,什么遛宠物的,逛车展的,抓鬼的,杂耍的,探险的,偷窥的,不一而足。前端时间还有人专门“抓车震”,在各类偏僻处寻找玩车震的人并直播,因为满足了“窥私”的心理,轻松吸引了大量围观群众。


《人类简史》作者Yuval Harari说,智人成功的秘密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集体层面。那么,人类为什么能做到大规模灵活合作?就是靠想象。人类可以想象出一些故事进行传播,只要所有人都相信同一个故事,就会遵守同样的规则,陌生人之间才能进行有效合作。经济中最重要的参与者就是公司,但是公司也不是客观实体,它只是一个概念,创造出来一个故事,让所有人都相信,它就成为了我们经济的基础。


直播,看似真实,其实不过也是想办法对一群人说一个故事,当这群人相信了我说的故事,一切虚构的意义都将变成真实的现实。所谓社群,并不是某个工具或平台所创造的,而是一群拥有共同故事的人共同想象出来的产物,远在人类意识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过去我们靠语言创造“故事”,而如今我们用直播创造“生活”。


我们比欧美人花在内容类应用的时间要多得多,而花在朋友交流应用的时间要少得多,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社交/生产关系相对单调而孤立。


具备成熟社会基础和社会关系链接的人,更倾向于自我中心,倾向于现实生活,不太依赖网络世界的社交关系链。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直播更多是展示自己的真实,而非刻画出一个脱离于现实的“强化版”、“精选版”自己,自说自话,没有套路。但在我们这,甚至整个东南亚区域,社会角色固化、社会关系刻板,独处的时间需要寻找存在感,于是在直播间里狂欢。


于是,只要你能与众不同,就有机会吸引一票人追随你。大众口味开始衰亡,取而代之的是奇特与不正常,或者亚文化。


亚文化让人越来越独特,也因此变得富有的先锋们将能够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而网络的连接让群体联系更紧密,在亚文化的部落里,奇特反而才是正常。


另一方面,社会的正太分布曲线正在拉长,正常正在慢慢消失,并且正在往两旁奔跑,带来亚文化的逐渐崛起。随着世界变得愈来愈怪,走正常路线也变成很愚昧的策略。


但直播中的“奇葩”并不是真正的亚文化,这也是我总觉得这股潮流不会维持太久的原因。


有个剥荞头的寓言,把荞头给猴子之后,猴子以为里面会有果肉,所以一层又一层地把皮剥掉。当然,剥到最后什么也不剩。荞头的精华在皮,但猴子以为里面会有“果肉”,这不过是先入为主的成见。生活也一样,如果把不能直入主题的内容撕掉,那就不再是生活了。


若一味地讲求合理性,凡是缺乏效率的东西都会逐渐被淘汰吧。对于讲求知识必须有用的人而言,小说根本是“毫无用处的东西”。对于现在的直播而言,“没意思”的东西似乎就没有价值。但单一化的审美倾向或欲求满足,衰退得也快。传统的知识性分享、主题沙龙等深度内容,或者精心编排过的优质内容,在用户好奇心疲劳之后应该会逐步重生。


对于如何做网红,我毫无经验心得可言;但对于想创造优质内容的人,我倒是有一些通过观察总结的经验可供分享。


有心想要经营内容的人,首先应该思考切入点,通常会是你的专业知识/技能与你的爱好的交集。找到切入点并开始经营内容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开始“转换内容”。你可以将其视为更进一步的“差异化”。


大致来说,需要进一步确认核心目标观众群,规划希望提供给他们的内容。其中很重要的是,必须聚焦于他们可以获得的益处(知识或者快感都无妨),因为那是持续吸引读者与你维持稳定关系的主因。其次,开始思考你所创造内容的独特切入点,找到一个独特的角度。


无论是我认为,还是我期待,未来真正承载优质内容的直播应该会越来越多。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