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分洪区对居民挨户摸底登记 已有62年未用过

2016-06-15 10:18发布

(原标题:防大汛|荆江分洪区对居民挨户摸底登记,已有62年未用过(组图))

湖北荆江分洪区对居民挨户登记 已62年未用过 (来源:~~)

荆江分洪区工程位于长江荆江段,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境内。
荆江分洪区工程位于长江荆江段,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境内。

荆江分洪工程北闸风景区
荆江分洪工程北闸风景区

受最强厄尔尼诺影响,国家防总多次强调今年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已半个多世纪未启用的荆江分洪区工程也感受到了紧张。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日前从湖北省荆江分蓄洪区工程管理局(下简称荆管局)获悉,分洪区运行预案早在4月中旬已编制完成,较往年提前近一个月。此外,该局还对分洪区内每一户居民人畜和财产状况进行了摸底登记,系近年来首次。

荆江是长江自湖北枝城至湖南岳阳城陵矶段的别称,全长约360公里。荆江分洪区工程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境内,建于1952年,系长江干流首个分蓄洪水防洪工程,迄今已有62年未启用。

公开资料显示,1954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荆江分洪区三次开闸分蓄长江超额洪水126亿立方米,降低荆州市沙市长江水位近1米;1998年,分洪区准备运行,区内33万群众“舍小家、保大家”无条件迁移,为保江汉平原及下游武汉等战略要地安全作出了贡献。

在长江中下游干流沿岸,类似的蓄滞洪区工程共42处,分蓄洪水容积达589亿立方米,近乎是3个三峡水库蓄水量,它们被称为防洪体系中的“最后一道保险”。

长江防洪如今有三大法宝,一是1998年后投资建设的隐蔽工程,让长江大堤固若金汤;二是以三峡大坝为代表的水力控制工程,三是蓄滞洪区的建设。

荆江分洪区占据近半个县的面积

以荆南四河之一的虎渡河为界,荆江南岸以南、虎渡河以东,北起太平口进洪闸(北闸)、南至黄山头节制闸(南闸),荆江分洪区蓄洪面积达921平方公里,占据了公安县近半个县的面积。

受本轮最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严峻的防汛形势之下,荆江分洪区2016年的防汛、备汛工作,较往年提前。

“分洪预案4月中旬前就完成了。”4月27日,荆管局办公室副主任陈新宇告诉澎湃新闻,以往每年5月中旬前完成制定荆江分洪区分洪运用预案,今年提前了近一个月。

同时,荆管局还委托公安县的统计部门,用时4个月对荆江分洪区内的8个乡镇167个行政村、3个直属农、林、渔场和7个社区财产进行了一次入户登记。陈新宇表示,这是近年来首次。

“如果遇到超标准洪水,为保长江大堤、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的安全,首先启用的就是荆江分洪区。”荆江分洪工程南北闸管理处处长李建波介绍,荆江分洪区的启用条件是控制沙市水位不超过45米,当沙市水位接近45米,且预报还会上涨时,视情况就需要启用荆江分洪区。

分洪区启用后,洪水经北闸进洪闸流入,滞留在分洪区内,需等长江洪峰过去后,才能泄洪。李建波说,分洪区内设计水位线为42米,分洪后,921平方公里分洪区将被洪水淹没,区内用于安置转移群众的19个用围堤围起的安全区和87个安全台也会变成孤岛。

1952年建成的荆江分洪区工程,至今只启用过一次。

相关资料记载,1954年,荆江分洪区建成的第二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上游洪峰压境,下游洪水顶托”,沙市水位达到44.38米,长江干支堤8处溃口。

紧要关头,荆江分洪区首次运用分洪,三次开北闸分蓄长江超额洪水126亿立方米,最大削峰14.9%,降低沙市水位0.96米。

1998年,长江流域再次发生全流域组合性大洪水,荆江分洪区处于准备运用状态近一个月时间,区内33万群众连夜紧急转移,所幸最终未进行分洪。

陈新宇回忆,那年大家都绷紧了神经,“我还清晰地记得,那年8月16日说准备要分洪,第二天起来看院子里没水,都松了口气”。

保护荆江大堤、江汉平原和武汉的安全

长江出三峡,以湖北宜都市枝城镇为起点,下游至湖南岳阳城陵矶,全长约360公里江段为荆江。

荆江九曲回肠,又因两岸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汛期江水上涨形成“水从天际流,船在屋上行”的地上河,历史上两岸居民饱受水患之灾。

1952年,为“保障两湖(湖南、湖北)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952年,30万军民奋战75天修成荆江分洪区主体工程。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流域修建的第一个防洪工程。

其主体工程由位于公安县北部埠河镇太平口的一座1054米长的54孔进洪闸(北闸),南部的黄山头一座336米长的32孔节制闸(南闸),一条208公里长的分洪区围堤组成。

围堤围成一个可分蓄长江54亿立方米超额洪水的蓄滞洪区。同时,荆江分洪区配合之后建成的涴市扩大分洪区、虎西预备蓄洪区、人民大垸蓄滞洪区组成荆江分蓄洪区,总面积1444平方公里(相当于222个杭州西湖),蓄洪量达80.6亿立方米(相当于782个杭州西湖)。

荆江分蓄洪区工程的主要作用是缓解长江上游巨大洪峰来量与荆江河槽安全泄量不相适应的矛盾,减轻洪水对荆江两岸和两湖(湖南、湖北)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确保荆江大堤、江汉平原和武汉市的安全。

蓄滞洪区被认为是分蓄洪水的天然场所,它主要利用低洼地区或湖泊等,分蓄防洪水库和堤防工程无法调蓄的超额洪水。多数蓄滞洪区在历史上属于遭受洪水淹没的洪泛平原。

公开资料显示,在长江、黄河、海河、淮河、松花江、珠江等流域,全国共设有蓄滞洪区90余处,其中仅长江流域就有42处,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846个杭州西湖),区内耕地711.8万亩,人口632万人,有效蓄洪容积约589.7亿立方米(相当于5725个杭州西湖)。

从分布来看,长江的42处蓄滞洪区均处中下游干流沿岸,其中重点蓄滞洪区1处,即为位于长江荆江段的荆江分洪区;重要蓄滞洪区12处,多处于荆江下游的武汉市和荆江段末端的城陵矶附近。

“以公安县藕池口为界,荆江又分上荆江和下荆江。”

荆江分洪工程南北闸管理处处长李建波告诉澎湃新闻,荆江分洪区正好处于上荆江,是长江中下游江段最靠上游的一个蓄滞洪区工程。

在长江流域整个防洪体系中,荆江分洪区是重要的防洪工程,是保障荆江河段安全行洪不可缺的屏障。

最后的防洪工程手段

“以前这里是常遇洪水,现在是稀遇洪水”,在荆管局办公室副主任陈新宇看来,即使发生1998年同等大的洪水,启用荆江分洪区的概率依然很小。一个原因是,与1998年相比,上游不仅有三峡工程调蓄洪水,沿岸堤防也得到了加固,荆江分洪区的运用几率已由二十年一遇降低至超百年一遇。

三峡集团枢纽运作部主任王海也告诉澎湃新闻,三峡等工程建成后,荆江分洪区启用的几率会比原来小一些,“原来可能十几二十年要启用一次,以后可能达到百年以上用一次。”即碰到超过百年一遇的洪水,可能就要配合分洪区运用,控制三峡下行流量。

长期从事水利工程宏观问题、防洪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周建军则称,把长江洪水安全都寄托在三峡等工程上是极端错误的。防洪在某种意义上和国防一样,尽管战争几率小,但必须防。况且,现在气候变化大,很多风险几率也在变化,加上沿岸经济生活越来越难以承受大洪水破坏,所以不能大意。人类还没有办法控制所有洪水,所以紧急时分洪是不能避免的。

周建军说,长江中游分蓄洪区必须预做准备,千万不能再出现1998年分蓄洪区不能分洪的情况。

周建军解释说,1998年大洪水时,荆江分洪区因启用代价太大而不能启用,才出现当时的“严防死守”荆江大堤的做法。“严防死守”虽然战胜了洪水,但是,也造成国家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使长江全线担负了巨大的风险。“荆江堤防若出险,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现行长江防御洪水方案于2015年8月获国务院批复,方案中提到,长江干流主要控制站防洪控制水位中,三峡工程下游的沙市45米、城陵矶为34.4米,汉口29.73米;按河段行洪能力,沙市约53000立方米每秒,城陵矶约60000立方米每秒,武汉约73000立方米每秒。

以险要的荆江河段为例,方案中指出,发生设计标准内洪水时,荆江河段可充分利用河道下泄洪水,调度运用三峡和上游水库拦蓄洪水,适时运用清江梯级水库错峰,相机运用荆江两岸干堤间洲滩民垸行蓄洪水,以控制沙市水位不超过44.5米。

如果荆江河段发生百年一遇以上、千年一遇以下洪水时,利用三峡等水库联合拦蓄洪水,控制枝城最大流量不超过80000立方米每秒,视实时水情工情,将依次启用荆江分洪区、涴市扩大分洪区、虎西预备蓄洪区及人民大垸蓄滞洪区分蓄洪水,控制沙市水位不超过45米,“保证荆江两岸干堤防洪安全,防止发生毁灭性灾害”。

荆管局制定的荆江分洪区运行预案也指出,按照设计调蓄功能,一旦遇上长江流域发生类似1860年、1870年的特大洪水,三峡工程即使发挥最大防洪效益,也只能控制枝城泄量不大于80000立方米每秒,这样必须运用荆江分蓄洪区才能基本保证荆江河段的安全行洪。

据记载,1860年,枝城洪峰流量达105000立方米每秒;1870年,枝城流量达110000立方米每秒。

对于长江而言,防御如1998年那样的流域性大洪水,现在除了三峡、堤防工程,分蓄洪区可以说是最后的工程手段了。”5月10日,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专家程晓陶向澎湃新闻表示。(来源:澎湃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