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上任9年 这位"一把手"为啥要10次面对质疑

2016-06-29 22:28发布

(原标题:上任9年,这位“一把手”为啥要10次面对质疑?)

近期在江西九江、湖南张家界等多地出现“今天晚上开始至明天有特大暴雨(有可能有1998年那么大洪水)”的谣言。

今天,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辟谣:从当前科学认知和科技水平来讲,要提前十天半个月乃至几个月,预报一个具体地方、具体时间、具体强度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最近社会上仍然有极端天气预报的谣言,我认为这既是不负责任的,也是违法的。”

媒体:上任9年 这位

两天前,中国气象局召开全国汛期气象服务再动员电视电话会议,郑国光指出,今年以来,全球和我国天气气候异常复杂,突发性、极端性、致灾性明显,预测预报难度大,如何提升气象防灾减灾组织和气象监测预警服务业务能力,有效应对突发性、致灾性的极端天气是当前气象防灾减灾的薄弱环节与突出短板。

本月23日14时许,江苏盐城突发龙卷风冰雹严重灾害,造成大量民房、厂房、学校教室倒塌,部分道路交通受阻,造成至少99人死亡,846人受伤。灾害发生后,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关地方和部门强化气象监测预报和地质灾害评估等工作;李克强作出批示:有关方面要针对主汛期各类自然灾害多发情况,指导和督促地方切实做好极端天气等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由于肩负中国气象局“一把手”的重任,每当气象灾害发生时,郑国光和他的预报员们给出的信息,都成为抗灾、救灾的焦点。

郑国光是江苏省涟水人,90年代作为访问学者赴加拿大,获多伦多大学物理系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进入中国气象局工作。其参与的“北方层状云人工降水试验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领域获得显著成绩。2007年4月,时年48岁的郑国光出任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天气预报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作为中国气象局局长,我绝不推卸责任。”“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梳理公开报道统计,就任气象局局长9年来,郑国光至少10次在极端天气、气象灾害、公共事件等发生后“亲自出马”,及时回应公众质疑。其中,有3次回应过“天气预报不准”这一“难题”。

2008年雪灾

“这要说明白,为什么要气象局道歉?”

上任不足一年,2008年1月,南方出现大范围雪灾,导致20个省(区、市)受影响,129人死亡,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受灾人口超过1亿,而雪灾又恰逢春节前,导致各地春运大范围受阻。气象预报部门,一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1个月后,郑国光在国新办对春运事件气象预报工作作出总结,他坦承:对连续发生四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没有事先料到,对后面可能出现的灾害缺乏足够的估计。

媒体:上任9年 这位

“限于当前天气预报技术、水平,我们对一周以后的天气、对冬季我国南方是下雨还是下雪,都还难以作出肯定的预报”,“我想其他国家的气象部门也很难达到”,他表示。

对于此番总结,在网上引起广泛质疑。“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两个月后的全国两会上,有记者对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郑国光提问:“郑局长,目前仍有不少网友认为,气象局该对今年的春运事件道歉。”

“为什么要气象局道歉?这要说明白,为什么要气象局道歉?”据现场媒体描述,原本语气轻柔的郑国光提高八度音调,反问记者,“从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你让我要提前多少天预测?”

“气象局现在最多能提前多少天呢?”记者问。

“一个星期以内!”郑国光不容质疑地回答,并强调“现在全球变暖,气候确实变得很异常,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

而对于有传言“8月8日奥运会开幕当天北京会下雨”的问题,郑国光则不置可否:“天天都有下雨的可能”。

“7·21”北京特大暴雨

“我们预报的是暴雨,但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大,这么集中”

2012年7月21日的北京,暴雨疯狂肆虐,雨量历史罕见。暴雨引发房山地区山洪暴发,拒马河上游洪峰下泄。全市受灾人口达190万人,79人遇难,经济损失近百亿元。这场天灾给首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灾害发生后有民众质疑,北京市气象局在预报时报的是暴雨(40—80毫米),但7月21日实际降雨级别远远超过预报程度(平均170毫米)。另外,很多市民未收到预警短信。

对于为何很多市民没有收到预警短信的疑问,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曲晓波在通报会上表示,气象部门有短信终端发送渠道,但北京有2000万常住人口,发送短信的基站却十分有限。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此后,北京移动和北京联通分别回应:全网发送短信没有技术障碍,此前已与市政府合作多次。7月31日,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陈振林在例行发布会上再次回应,气象部门和电信管理部门、电信运营商“不存在利益纷争”。

当日的发布会上,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级高工王秀文表示,7·21降雨北京出现特别少见的强度,预报部门前一天预报暴雨量级,实际出现大暴雨,“我们预报出暴雨,还算不错”。北京市气象台总工程师、首席播报员孙继松此前也表示:“北京市气象台在24小时前预报的是暴雨,从这个意义上讲气象台预报没有延误。”

8月10日,中国气象局召开“7·21”特大暴雨预报科学研讨会,郑国光强调,气象部门在此次特大暴雨的预报服务过程中,预报准确、预警及时。

媒体:上任9年 这位

当月,媒体人吴小莉采访郑国光时提问,“本来预测可能是平均100毫米,但实际是190毫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无法预料的情况?”

“我们预报的是暴雨,但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大,这么集中”,郑国光表示,“北京这地方,有很多的影响因素,比如说北京市三面环山,就是说地形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它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地形影响大一点、地形影响小一点?”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要预报员提前做出预测,非常困难。”

回应“天气预报不准”

“预报员很想报准,但经常报不准,这是我们很苦恼的事情”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在这次采访中,吴小莉也提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在中国,天气预报中的定性预报准确率超过了80%,而天气预报中的定量预报准确率则在20%左右。

郑国光坦承了对“预报不准”的内疚与无奈:“我们的预报员啊,很想报准,但经常报不准,这是我们很苦恼的事情,我们一直在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可是受到一些技术、水平(限制),预报员都是(想)要讲真话,(结果)经常讲错话,如果大家都理解预报员,给预报员减轻一点压力,(可以)让他们全身心集中精力提高预报水平。”

媒体:上任9年 这位

两年后,郑国光再次接受吴小莉采访时,又提到了这个“痛处”。他自陈曾有小孩子问:气象台预报不准,你气象局长丢不丢人啊?

“我说我感到很惭愧。”这位55岁的老“气象人”,害羞地说道。

风能太阳能归国有?

“你说空气要收费吗?不可能的”

2012年6月,黑龙江省颁布《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与保护条例》,其中规定“企业探测开发风能及太阳能资源必须经过气象部门批准,而且探测出来的资源属国家所有。”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条例发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媒体和民众“晒太阳也要收费了?”的质疑。

两个月后,郑国光做客一家电视台节目时回应这一问题:“你说空气要收费吗?不可能的。实际上它的含义是,对气候资源的探测,要统一管理,减少一些重复建设,让资源得到共享。”

“(黑龙江的法规)是说,对气候资源的探测要统一管理,和气候资源统一管理是两回事。是不是说气候资源就是要收费?其实没有。”

郑国光认为,每个省的人民代表大会都有自己立法的权力,可以相互借鉴,但是要根据自己本省的实际需要。“这个立法和国家的法律没有冲突,我个人持支持态度。”

为什么总发生“百年一遇”?

“夸大灾害可能是媒体误读,或是某些人利益驱动”

在近年发生的极端天气灾害中,新闻报道经常出现“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说法。

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郑国光接受采访时回应,“所谓‘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说法都不是由气象部门发布的,我国的气象观测网络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渐建立完善的,很难与百年甚至千年以前的观测资料进行比较,而通过推算的方式得出的更早之前的资料也并不完全准确”。他解释说,“夸大灾害有可能是媒体的误读,或是某些人受利益驱动造成的。”

郑国光说,对气象灾害,气象部门会用科学技术来预报分析,全社会也应该用科学态度来看待,气象部门“通常的说法是有气象记录以来。”

他同时表示,现在传媒科技越来越发达,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一旦发生了自然灾害,消息很快便被传播出去,“这些因素都会给大家造成灾害增多的感觉”。

驱散北京雾霾靠风吹?

“老天爷给的自然条件就不行”

2013年,北京雾霾天数超过此前52年来最多。2014年,全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网民开始编出“雾霾基本靠风吹”的段子。此间,吴小莉再次专访了郑国光。

媒体:上任9年 这位

访谈中郑国光提到:我的同事做了一个空气质量的下降、污染物的实践,雾霾是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扩散共同造成的。“像北京只要有风,空气质量就好,等于说它有了风,扩散能力就强了,很快稀释到大气当中去了。”

吴小莉听到后追问:“您刚才提了一句话我们印象很深刻,而且我们本来以为是一个玩笑话,就是北京治理雾霾难道就只能靠风吹吗?”

郑国光说:“老天爷给的自然条件就不行,北京它这样的条件,上游有好几个沙漠,我们北京的沙尘暴,2/3的源地是蒙古国,根据北京密云水库附近的观测,浓度高上两三倍。

“那照您这样说就无解了,真靠风吹?”吴小莉再问。“也有,就是减少工业排放。”郑国光说。

此外,郑国光还曾对人工干预天气、公众科普、人工防雹等社会关切问题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