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运营试点两年大考:42家虚商几无盈利

2016-05-17 08:28发布

(原标题:虚拟运营试点两年大考:42家虚商几无盈利)

今天(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但作为移动通信运行一份子的42家虚拟运营商一个都高兴不起来。因为这42家虚拟运营商几乎都没有赚钱,而2013年开始的2年试点已经结束,但目前没有一家拿到正式牌照。更为闹心的是,目前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2800万,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调查发现,实名制已经成为虚拟运营商很难解决的问题。包括号码资源管理、批零倒挂等问题,让不少虚拟运营商开始怀疑,这条“商业道路”是否正确。

今天(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但作为移动通信运行一份子的42家虚拟运营商一个都高兴不起来。因为这42家虚拟运营商几乎都没有赚钱,而2013年开始的2年试点已经结束,但目前没有一家拿到正式牌照。更为闹心的是,目前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2800万,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调查发现,实名制已经成为虚拟运营商很难解决的问题。包括号码资源管理、批零倒挂等问题,让不少虚拟运营商开始怀疑,这条“商业道路”是否正确。

“你说你爱了不该爱的人…… 你说你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这首《梦醒时分》中的歌词大概最能形容此时虚拟运营商们的心态。从2年多前对试点牌照的狂热追求到现在开始对商业模式感到怀疑,42家虚拟运营商在这个世界电信日没有盼来正式的运营牌照,实名制的“大限”倒越来越近。

现在,虚拟运营商2年试点期已经结束,用户也积累了2800万。但虚拟运营号段已成电信诈骗“重灾区”,虚拟运营商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虚拟运营商进入“裸奔期”

2013年,工信部向11家民营企业颁发首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运营试点资格,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2家企业获得虚拟运营商试点牌照。根据当时的文件,试点期是2年,但由于实名制的问题,虚拟运营商的正式牌照什么时候发放已经是一个大问号,目前,所有虚拟运营商都没有正式牌照,进入“裸奔期”。

另一方面,根据通信世界网副主编郄勇志提供的信息,经过两年多的试点期发展,截至2016年5月,国内虚拟运营商总规模已经突破2800万,距离突破3000万大关咫尺之遥。这其中,中国联通累计发展2400万用户,领先优势依旧明显;中国移动累计发展300万用户,自2015年下半年起发展势头强劲;中国电信累计发展100万用户,市场规模依旧低迷。

中投顾问IT行业研究员王宁远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与当初备受资本追捧不同,在发展两年多后,虚拟运营商行业已经趋于平静,行业发展速度远未及预期。尽管这两年虚拟运营用户数量在增加,但增速比较慢,且虚商企业至今未能寻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大家都在集体烧钱,摸着石头过河。也有多家虚商告诉记者,42家虚拟运营商目前基本还没有盈利。

不过,在王宁远看来,虚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用户积累增速在提升,也出现了类似蜗牛移动这种用户百万级的虚拟运营商。虚商创新也在倒逼三大运营商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例如蜗牛创新性地推出“零月租、无套餐、余量不清零”的免卡,而现在三大运营商也已经流量不清零。

远特通信非实名电话卡仍在售

实名制是挂在虚拟运营商头上的利剑。《每日经济新闻》5月12日曾经报道了迪信通在转型中遭遇实名制的问题。自从央视报道170号段出现大量诈骗短信电话等问题以来,有关部门要求虚拟运营商切实开展实名制自查自纠,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前在线下走访时发现,非实名制的虚商号段电话卡售卖情况依旧存在,这次记者自己买到的正是远特通信的“非实名”电话卡。

在上海一家东方书报亭,记者只是询问是否有不用身份证登记就能激活使用的电话卡,老板立刻向记者推荐远特通信的卡(171号段),并表示该电话卡非常实惠好用,全国免漫游免接听,打电话只需 0.15元/分钟等。老板向记者保证,由于没有实名制的约束,使用后觉得好用可继续充值使用,若不打算使用,也可直接弃卡。

针对实名制工作落实问题,记者试图联系远特通信市场部李小姐,但其办公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记者则向该公司总机工作人员表明身份并将联系方式通过总机工作人员留给李小姐,直至截稿时间,这位李小姐也并未给记者回电。

4月底,远特通信CEO王磊曾对外表示,“远特通信会继续加大平台业务支撑的投入,强化渠道管理,实现渠道下沉,严格执行实名制工作。”不过,实名制工作或许并未向王磊理想的那样在严格执行。

实名制关乎虚商存亡

正如王宁远所述,“实名制”是电信运营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日后这也将成为虚拟运营商资质审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影响虚拟运营商正式牌照的发放。

不过,实名制是通信行业的老大难问题,也并非虚商出现后带来的新生事物。

早在2010年,工信部就宣布实施手机用户实名登记制度,但当时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支持,实施效果并不理想。2013年,随着《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工作方案》的出台,实名制才开始普及实施,此前手机卡大都为非实名。

即便如此,实名制正式推出后,三大基础运营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也很难完全解决,如今仍有大量非实名制用户。而虚商企业大部分都是租用电信网络资源进行经营,缺乏电信运营经验,在渠道建设、客户识别和后台计费上都需要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大力支持。

但不管怎么说,实名制已经关乎虚商未来的“存亡”。根据工信部4月29日下发的《关于加强规范管理促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移动转售企业、基础电信企业,行业管理部门等相关主体均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各转售企业立即开展自查自纠,自发文之日起,1个月内,对前期未实名登记、虚假登记的电话号码完成用户身份信息补登记等工作,并将自查自纠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工信部还将对自查自纠结果开展抽查,对抽查发现仍然存在问题的企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清理非实名用户进行时

对于早前流出去的“非实名制”号卡,虚商们会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处理呢?

蜗牛移动方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安排了专门团队,以数据分析、客服回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存量用户进行多轮排查,要求未实名的用户进行补登记,严格推进非实名用户补登记工作;并通过微信、微博,以及全国多家主流平面媒体发布公告,进一步宣传实名制相关要求,督促部分非实名用户尽快登记。对于那些始终没有进行实名制补登记的卡号,全部进行了关停。

分享通信方面相关负责人则称要做打击黑卡万里行活动,周一正式开始。“实际上集团前些日子就已经派人在全国各地查了,查完之后我们还成立巡查小组开车在全国各地转,周一从北京出发,第二站是上海。”该相关负责人指出,之所以查完再查,是因为黑卡的贩售还具有流窜的特点,比如广西严抓后,又会转移至贵州省。

苏宁互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15年上半年开始,苏宁投入了大力的精力,对线上、线下开户放号的流程进行了优化,并新增了在二代证阅读器等智能设备方面的投入,实现了实名制要求的完整落地。因此,从2015年开始,苏宁互联发展的新用户都已经完全实名制了。

“现在虚商都在做针对存量用户的实名制核查,即之前发展的用户现在实行实名制。”虚拟运营商研究中心秘书长邹学勇就此指出,现在虚商的处理方式有二种:第一是建议对现有的流通卡使用者去实名登记;第二,对号码已经进去但未使用或者使用频率不高的,建议注销。

成本高企迫使虚商尽快开卡

有虚商品牌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虚商里面良莠不齐,拥有的资源和资金的投入都不一样,无形中会有很大的成本压力,甚至还有可能是一个长尾的业务,需要通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够获取利润。在他看来,产品成本很高,加上产品对用户还没有形成核心抓力时,必然想要去控制成本,以最快的速度、更简单的方式将这些号卖出去才能够换取利润。“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环节其实并不可控。”

“对于我们新运营的企业来讲,成本真的很高,移动和电信都不收取号码资源占用费,但联通会收。你拿了我一百万个号,你要是开不出去的话,每个号每个月三元钱,一百万个号一个月就是三百万。”一家虚商向记者倒起了苦水,号码资源占用费一个月就要花费很多,这无形中迫使虚商的号卡必须迅速开,如此着急开卡如何去保障实名?不仅如此,国家规定的几个供应商实名制认证设备最便宜也需一千多元一台,对于尚处在发展初期、用户规模并不大的虚商而言,无疑也是很沉重的成本支出。

上述虚商表示,尽管实名制认证设备费用不低,所有网点都布下去的投入也很大,但钱还是必须要花,只是希望能否多一些相应的扶持,少一些收取的费用。

模式之惑:现实骨感盈利尚早

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多家虚商坦言,自家企业对于虚拟业务的投入非常高,然而现实情况较之当初的理想差距太大,发展中碰到的问题也不少,想谈盈利还需很长的时间。

蜗牛移动方面表示,在发展之初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规划和准备,也预料到了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但仍然看好这一市场。

他们在发展中碰到几个难点:首先是互联互通的问题,在工信部的牵头下,这一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其次是码号资源短缺造成的企业半空转和空转局面,蜗牛移动2015年下半年就出现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码号荒,企业的业务发展出现了半空转甚至空转局面;再次是批发价过高,批零倒挂一直是虚商发展之痛,虽然有阶梯折扣,但即便降到最低,此前虚商企业拿到的批发价也远高于基础运营商的零售价;第四是企业品牌标示不清带来的假冒宣传,目前基础运营商在分配虚商卡号时是以万号段为分配原则进行分配,需要通过前七位才能分辨出是哪家虚拟运营商。这种情况导致一些低成本发展的虚商趁机假冒宣传,影响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而一些正规运营的虚商也苦于没有办法进行品牌区隔,错失了不少发展良机和创新设想。

一位虚商品牌的相关负责人也忍不住向记者吐槽,“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其实特别大。”

盈利模式需有创新

有虚商人士则称,客观而言,目前虚拟运营商最简单、最基本的商业模式其实就相当于在三大运营商那里批发了资源,然后通过包装的形式再转卖出去,形成盈利。“首先,这样的盈利模式说白了就是挣价差,但目前来看三大运营商现在向用户去发售的套餐价格往往比我们拿到的价格还要低;其次,虚商进入到这个行业要么是有渠道的优势,要么是有产品的优势,所以好多虚商并非用这种简单的商业模式去看它的价值,我们会绑定自己的一些产品或者说绑定自己的一些优势资源,通过更多更优质的其他服务去变现。但目前来看,市场上还没有一个相对比较成型、有效的商业模式能够呈现出来,所以整个行业现在几乎都没有任何人能够有盈利的能力。”

有虚商也对此表示,“批零倒挂”的问题或许到未来也未必能够解决,因为用最基本的这种商业模式去做,不可能和三大运营商形成对垒和竞争,只能走差异化市场,比如针对自己零售业态上形成的生态,围绕生态中用户去做激活或转化才是有效的。因为只有这样,切入的资源和提供的服务才会是基础运营商所不具备的,才能够衍生出虚商的一些特质和品牌效应。

“ 批零倒挂 其实不该是我们虚拟运营商这个行业发展的一个壁垒,它也并不是一个很核心的问题,核心的问题还是如何用自己的资源去包装产品,去塑造品牌,去影响用户。”

也有虚商表示,另一个问题也不容忽视,以中国移动为例,手机欠费,打不出去电话可以打10086,但虚商的号欠费了就只能停机,连客服都打不了。虽然这并非是虚商的问题,但用户一旦遇到这种问题就会投诉,他们不会管这个问题是不是虚商造成的,客观上这些情况都会对用户造成负面的影响。

在虚拟运营商研究中心秘书长邹学勇看来,如果虚商仍然靠规模性发展用户的模式,实际上对虚商而言是有巨大压力的。业务模式探讨不清楚,用户数做不起来,或者即便用户数能够做起来,运营成本也会非常高。

“一个新的模式出来,一定会遇到很多瓶颈,也有很多坎,所以在进入这个领域之前,都需要认真评估和预测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从发牌照至今,经过两年的检验,一些虚商将因成本压力以及商业模式的不明朗而选择退出,也有一些新的虚商将加入进来,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从苏宁的角度来看,因为我们完全是自建的配套体系,各方面的压力也较小,目前正聚焦于如何利用自身的渠道优势和商业资源,在商业模式层面进行创新和突破。”苏宁互联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