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给父母听]失败的婚姻该不该为孩子而凑合

2016-05-31 08:58发布

(原标题:家长不愿再因孩子“将就”)

[说给父母听]坚持

婚姻,该不该为了孩子而凑合?当有人要离婚时,总会有人劝:为了孩子别离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比什么都重要。

应该说,两个人从不相识到相知相爱,而后走入婚姻,有了爱的结晶,这份婚姻理应珍惜。而且每一对夫妻都有个相互磨合的过程,都需要宽容与理解。但如果经过理性思考后,觉得爱情已逝,两个人在一起没有幸福可言,甚至只有争吵和仇视,那么,婚姻,到底为谁而存在?该不该为了孩子而凑合?

[说给父母听]婚姻该不该为孩子而凑合

而每年高考后也会出现一波离婚高峰,陪孩子走过“高考”这一人生第一次最重要的考试之后,有些家长再不愿再因孩子而“将就”着过了。是不是有一些考生的家长已经在盘算着离婚的事儿了呢?

身在不和谐婚姻中的夫妻二人确是非常痛苦的,但孩子呢?“将就”婚姻下的孩子就是幸福的吗?

欢欢是我认识十几年的闺蜜了,她的婚姻并不幸福,也是我一直最担心她的,她们夫妻一直为了孩子而凑合着过的,她们已经过了小吵不断的阶段,每天“装”得很幸福,虽然很累,但她们觉得值得。这样凑合着真的好吗?她们的女儿从小就非常敏感,这几年性格还略显孤僻了,我想这和她们夫妻二人的感情不和是有关系的,尽管她们夫妻二人已经很努力地维持着这个家庭了。

那让我们先看看一位15岁女孩子写给她已在离婚边缘的父母的信吧,信是这样的: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知道你们在一起已经没有幸福了。那为什么不离婚呢?

如果你们是为了我凑合,那我现在郑重地请求你们为了我而分开。因为你们这样在一起,不仅没有给自己快乐,也没有给我快乐——自己是你们凑合的理由,这让我时时感到一种压力,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对不起你们为我付出的忍受。于是我就常常在你们的忍受中忍受。

我不想成为这样的角色。这让我时常感觉黯淡和沉重,无法去真正地享受生活。我知道你们这是为了我好。可家不是三张脸凑在一起吃饭。家没有你们之间的爱,就不是家。这样的家,我宁可不要。

如果你们真爱我,请为我离婚。离了婚我一样有亲爱的爸爸妈妈,而你们也都有了新的选择机会。我绝不埋怨你们,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也请你们为自己负责。

请你们拿出勇气帮我确认这样一个事实:此处牺牲并非一定意味着彼处受益,为己而活并非一定意味着可耻有罪。

我跟谁都可以。我只有两个请求:

一、请没有监护权的那一方多来看看我。因为,我爱你们。

二、请你们不要再在我面前说彼此的不好。因为你们的恩怨只是源于你们之间爱人的身份,对我来说你们只是父母。作为父母,你们在我心里都无可挑剔。

最后,祝我们都幸福!女儿即日

这个写信的女孩子,只有十五岁。

[说给父母听]失败的婚姻该不该为孩子而凑合

那么,父母坏的婚姻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孩子就像父母关系的忠诚卫士,除了觉察到父母有所疏离便会去“拯救”家庭,还会传承父母的相处模式。心理学家从生理、心理的多重角度探索发现,一个人是否有爱、懂爱、会爱,都与他所认知到的父母关系密切相关。

夫妻之间彼此内心关闭、关系疏远,孩子会发生什么问题?

首先,从心理上看,会出现因爱的缺失而带来的种种问题;从认知上看,会缺乏爱的模式的学习机会;从神经科学上看,跟爱相应的神经网络无法得到完善和充分发展。

如果这种状态出现在0岁-7岁,危害会更大,因为0岁-7岁的孩子处于心智发育最旺盛的阶段,正是发展适应周边环境生理基础、完善神经元连接的关键期。

[说给父母听]失败的婚姻该不该为孩子而凑合

如果孩子每天看到对抗、逃避、麻木状态的父母,他就不可能得到足够的爱的滋养,跟爱相应的神经网络就无法连接,以至慢慢萎缩。所以,夫妻关系差,忽视孩子,从生理发育的角度看,跟给孩子脑袋一闷棍的伤害程度没什么区别,甚至更大。

如果错过神经网络的最佳发育阶段,这些神经网络的不完善,以后修复起来,要多用上几倍、几十倍的气力。很多人长大之后不知道什么叫爱,也不知道如何去爱,就是这样的结果。

其次,爱有“被爱”和“去爱”的两面性,虽然“被爱”出现缺失,但孩子那种“去爱”的本能还在,他会用尽一切办法,为了挽救家庭、把父母整合在一起而异常地付出。

通常以为孩子“得到”才会“付出”,在研究中却发现,心理最缺失的孩子,说不定对家庭的付出最多——他人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使命,变成了拯救家庭,而不是快乐地做自己。

[说给父母听]失败的婚姻该不该为孩子而凑合

其中有一种典型的表现方式是:孩子发现了父亲或母亲内心的空洞,会直接跳进去填补父母的空虚,成为父母的心灵伴侣,这种现象被称为“身份***”。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有什么危害?孩子无法学习到正确的两性相处之道。如何跟异性相处,最重要的学习途径是从小对父母相处模式的模仿,这种模仿往往不曾被孩子自己明确地意识到,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继承。

如果父母的常态是对抗、逃避、麻木,孩子认知、感受、模仿到的两性关系,也就是这些。这个孩子长大后遇到爱人时,爱情的火花与体内异常的激素产生化学反应,会驱动头脑重新搭建与爱相关的神经网络,两个人因此敞开心扉走到一起。

问题是,当爱情的火花散去,往往内在新的改变还不够稳固时,他会不自觉地回到童年形成的旧模式中,遇到冲突就启动防御模式,关闭心灵,麻木感受,疏远关系——复制父母的相处模式。上一代的遭遇,就这样在下一代身上重复出现了。

[说给父母听]失败的婚姻该不该为孩子而凑合

如此说来,夫妻之间是否恩爱,和睦关系是否稳定,成为孩子是否拥有安全、滋养的成长环境,以至人生发展是否顺利的最重要因素。

家长更多要学习的,是如何用良好的心智模式与观念,去面对现实家庭,修复亲密关系,达成夫妻和谐,进而修复亲子间断裂的爱,让孩子回归他们本来该在的位置,踏实、坚实地走自己的路。总之,让恩爱的模式成为今人与后代间传承的礼物,实现快乐幸福的生活追求。

编辑、文:Coco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