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9 21:31发布
青春作伴好读书
春天作伴好读书
俗话说,“五九六九,河边看柳。”看柳,天井湖是好去处。湖堤的垂柳,寂寞了整整一个冬天,咱得看看它去。楼下的香樟和小区拐角处的冬青,绿得很精神。惜春常怕花开早,可是居委会门口的广玉兰性子急,早早的含苞,早早的怒放,满树的白玉,感觉就是一件艺术品。老房子的墙根下,是春天不小心摔碎的翡翠;学校的围墙上,是春天有意点缀的花边。湖畔的垂柳,细细的长枝上渗出一团团的翠色。惠风和畅,柳浪含烟,江南的春天来了。
钱塘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
折得一枝城里去,始知城外已春深。
记得这首诗,却不记得它的出处,大概是元代的绝句吧。明代袁宏道《满井游记》里“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讲的也是这个意思。春不喜欢做客城里。有心拜访春天,还是到乡下来吧。禾苗拔节旺长,桃杏璨然微笑,燕子新编了舞蹈,黄鹂新谱了歌曲。“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久住城里,对大自然的感觉都迟钝了。春花秋月就是手里撕下的日历,远山的呼唤是尘封的回忆。北宋的《景德传灯录》里记载了一则有关古灵禅师的故事:
“(古灵禅师)又一日在窗下看经,蜂子投窗纸求出,师睹之曰:‘世界如此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景德传灯录 卷九》)
老禅师每日里读经不辍,晨钟暮鼓,搅不动他那颗坚硬的心。但是,春天来了,土膏欲动,生命萌发,他不可能对生命无动于衷。他必须参禅,必须读经,做他每日必修的功课。但参禅读经的目的在于“悟”。古灵禅师远离红尘,是得道的高僧,但故事里的他似乎是个可以亲近的老头。经书读了一日又一日,能不烦吗?偶然间,看到蜂撞窗纸,想破纸而出,他立刻“顿悟”:世界如此广阔,一味钻他故纸干什么?出去!他放下经卷,打开窗户,让蜂出去,自己也走出户外,沐浴着阳光,做个深呼吸。啊,世界如此广阔!
我于是想到了一个话题:春天和读书。
有人说,春天不是读书天。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广笑府》里就有那话: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
过得秋来冬又到,收拾书籍度残年。
不是什么好诗好句,但知道的人很多。其它书上也有,但词句有出入。三四句有的是“秋多蚊虫冬太冷,收拾雄心待来年”,有的是“秋去冬来真迅速,收拾书包过新年”,意思差不多。诗讽刺那些不爱读书的懒汉。他们总能找出各种理由,反正一年四季,读书不宜。春天为什么不是读书天?不清楚。春暖花开,景色宜人,应该走出去,感受这生机勃勃的世界?这肯定是个理由,不错的理由。古灵禅师也是这样想的吗?
要我说,春天正是读书天。既可以读书,也可以读春,阅读春天。不是苦读,而是乐读。读书苦乐,全在自己。元代翁森是爱读书会读书的人。他写过《四时读书乐》的诗。“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即文章。”首句是书房宜人景色,次句是春天郊游乐趣,三四句是春游回来的感悟。春天里读书自然是快乐的。爱读书的人,白纸黑字可读,青山绿水也可读。古人把“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当作人生“四美”,春天里读书,岂不是四美兼备的乐事!
大好春光全不顾,一心只读眼前书,这样的人多了去。不要以为他傻帽,他得到的快乐不比我们少:读书之乐乐无穷啊。“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于谦《观书》)对好读书的人来讲,书籍就是他的多情密友。晨昏相亲,乐何如之。书,不可不读,不可少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要读的书太多,能读书的时间又太少。以四季比人生,青少年就是人生的春天。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美好的东西往往难持久。“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落叶已秋声”,时光的脚步快着呢,它不等你。读书求知,最好的时期就是人生的春天,能不跟上脚步,努力读书吗?
古人读书,毛病也不少,比如什么“红袖添香夜读书”。读书是生活的需要,是最平常的事儿,要什么红袖添香!春天就是好伴儿。
春天作伴好读书。
最多设置5个标签!
付费偷看金额在0.1-10元之间
青春作伴好读书
春天作伴好读书
俗话说,“五九六九,河边看柳。”看柳,天井湖是好去处。湖堤的垂柳,寂寞了整整一个冬天,咱得看看它去。楼下的香樟和小区拐角处的冬青,绿得很精神。惜春常怕花开早,可是居委会门口的广玉兰性子急,早早的含苞,早早的怒放,满树的白玉,感觉就是一件艺术品。老房子的墙根下,是春天不小心摔碎的翡翠;学校的围墙上,是春天有意点缀的花边。湖畔的垂柳,细细的长枝上渗出一团团的翠色。惠风和畅,柳浪含烟,江南的春天来了。
钱塘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
折得一枝城里去,始知城外已春深。
记得这首诗,却不记得它的出处,大概是元代的绝句吧。明代袁宏道《满井游记》里“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讲的也是这个意思。春不喜欢做客城里。有心拜访春天,还是到乡下来吧。禾苗拔节旺长,桃杏璨然微笑,燕子新编了舞蹈,黄鹂新谱了歌曲。“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久住城里,对大自然的感觉都迟钝了。春花秋月就是手里撕下的日历,远山的呼唤是尘封的回忆。北宋的《景德传灯录》里记载了一则有关古灵禅师的故事:
“(古灵禅师)又一日在窗下看经,蜂子投窗纸求出,师睹之曰:‘世界如此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景德传灯录 卷九》)
老禅师每日里读经不辍,晨钟暮鼓,搅不动他那颗坚硬的心。但是,春天来了,土膏欲动,生命萌发,他不可能对生命无动于衷。他必须参禅,必须读经,做他每日必修的功课。但参禅读经的目的在于“悟”。古灵禅师远离红尘,是得道的高僧,但故事里的他似乎是个可以亲近的老头。经书读了一日又一日,能不烦吗?偶然间,看到蜂撞窗纸,想破纸而出,他立刻“顿悟”:世界如此广阔,一味钻他故纸干什么?出去!他放下经卷,打开窗户,让蜂出去,自己也走出户外,沐浴着阳光,做个深呼吸。啊,世界如此广阔!
我于是想到了一个话题:春天和读书。
有人说,春天不是读书天。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广笑府》里就有那话: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
过得秋来冬又到,收拾书籍度残年。
不是什么好诗好句,但知道的人很多。其它书上也有,但词句有出入。三四句有的是“秋多蚊虫冬太冷,收拾雄心待来年”,有的是“秋去冬来真迅速,收拾书包过新年”,意思差不多。诗讽刺那些不爱读书的懒汉。他们总能找出各种理由,反正一年四季,读书不宜。春天为什么不是读书天?不清楚。春暖花开,景色宜人,应该走出去,感受这生机勃勃的世界?这肯定是个理由,不错的理由。古灵禅师也是这样想的吗?
要我说,春天正是读书天。既可以读书,也可以读春,阅读春天。不是苦读,而是乐读。读书苦乐,全在自己。元代翁森是爱读书会读书的人。他写过《四时读书乐》的诗。“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即文章。”首句是书房宜人景色,次句是春天郊游乐趣,三四句是春游回来的感悟。春天里读书自然是快乐的。爱读书的人,白纸黑字可读,青山绿水也可读。古人把“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当作人生“四美”,春天里读书,岂不是四美兼备的乐事!
大好春光全不顾,一心只读眼前书,这样的人多了去。不要以为他傻帽,他得到的快乐不比我们少:读书之乐乐无穷啊。“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于谦《观书》)对好读书的人来讲,书籍就是他的多情密友。晨昏相亲,乐何如之。书,不可不读,不可少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要读的书太多,能读书的时间又太少。以四季比人生,青少年就是人生的春天。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美好的东西往往难持久。“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落叶已秋声”,时光的脚步快着呢,它不等你。读书求知,最好的时期就是人生的春天,能不跟上脚步,努力读书吗?
古人读书,毛病也不少,比如什么“红袖添香夜读书”。读书是生活的需要,是最平常的事儿,要什么红袖添香!春天就是好伴儿。
春天作伴好读书。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