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瘦,香菇」为什么能流行? 财富值49

2016-10-20 08:41发布

「蓝瘦,香菇」为什么能流行?
友情提示: 此问题已得到解决,问题已经关闭,关闭后问题禁止继续编辑,回答。
10条回答
任何信息的流畅传递必须有一个前提:用于传递信息的载体足够简单——即概念化。比如基督教的图腾:耶稣受难十字架,这就是一个极其简化的信息传递载体,通过这个简单的图腾其实传递了一系列的宗教故事和情怀,当教徒看到这个符号时,内心里所有的宗教记忆就能被唤醒,情感就能够瞬间被激发,从而对信息产生积极的回应。

蓝瘦香菇虽然没有基督教那么深厚的文化背景,不过也就是个失恋的男孩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在述说自己“难受,想哭”。但一旦这个简单的信息遇到了互联网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互联网是一台巨大的复印机,在复制传播信息的同时还会不断给这些信息加入一系列的新元素。比如最开始蓝瘦香菇就被网友制作成了一个带着囧脸的蓝色蘑菇,随着这张图片取代了本身的失恋故事,整个概念就开始被网友不断浓缩、丰富。比如一个苦逼上班族,在加班到凌晨后在朋友圈里发了这张蓝色香菇,再配上一段话:“ppt民工真是好苦逼呀,蓝瘦香菇!”这个时候的蓝瘦香菇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这个上班族同样被加班所苦的朋友们在看到这个朋友圈后,内心的苦逼感就会瞬间被激发,然后也会点赞转发。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苦逼,这种简单的传递媒介可以非常迅速地被受众按照自己的需求赋予新的含义,从而在自己的圈子里形成二次传播。比如那个上班族的妈妈看到了儿子的朋友圈,可能就也会发个朋友圈:“儿子这么大了,天天加班,没有女朋友,蓝瘦香菇!”这样在她的广场舞大妈圈子里又会形成下一轮的传播。

从理论上来讲,越是精炼的概念传播时间会越久。比如宗教和科学就是一个个浓缩概念(人类简史的作者就说科学其实也是一种叫做“综摄”的宗教信仰),它们具有无与伦比的传播生命力。而蓝瘦香菇因为本身过于简单,传播生命力就不会太大,但随着被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不断被丰富内涵、浓缩,会演变成新的网络文化也说不定。就像喜大普奔这种网络成语,一开始被正统学者鄙视,谁会知道它能有如此强大的传播生命力呢?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