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全面推行老年照护需求评估制度,提供分等级服务
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方式
访谈嘉宾 朱勤皓 上海市民政局局长
去年年底,上海户籍老年人口已突破435万,面对日益突出的养老服务需求,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依”?新实施的老年综合津贴制度,除了津贴,老年人还能享受到哪些优待和优惠服务?
昨天,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做客由解放日报、上海新闻广播、新华社上海分社新闻信息中心、东方网联合主办的“2016上海民生访谈”时,就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扶持家门口的“托老所”
随着本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一方面是养老机构的“一床难求”,另一方面是老年人从情感上又不愿离开熟悉的居住环境。对此,朱勤皓表示,上海将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方式,让老年人就近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颐养天年。
朱勤皓说,嵌入式的养老模式,其中一种就是长者照护之家,另外一种是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托老所”。目前,全市有日间照护中心超过400家,同时,政府也将鼓励社区发展一些提供专业服务项目的设施,如助浴、助餐点等。据悉,“十三五”期间,全市将再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400家,今年将再建长者照护之家50家,今年年底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的街镇全覆盖。
同时,上海将全面推行老年照护需求评估制度,以此为不同需求老人提供分等级养老服务。据介绍,针对老年人身体情况,照护需求一般分为六级,根据评估结果,老年人可相应享受居家养老服务、高龄老人照护服务、老年护理机构的服务等。这项评估已在徐汇、杨浦等区开展试点,明年将在全市全面推行。
敬老卡兼具多项优待
老年综合津贴制度于4月6日正式向社会发布,本月起,集中办理阶段已基本完成。目前,全市已有285万老年人办理申请手续。完成制卡250万张,发了200多万张,其中140万张卡已经办理了激活手续。
新版敬老卡除了按时打入的老年综合津贴以外,还兼具尊老社会优待的凭证功能。按照今年出台的《上海市老年人保障条例》的规定,本市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地落实卫生保障、交通出行、文体休闲、商业服务、维权服务等多个方面的优待。据透露,将来在卫生保健方面,医疗机构要为老年人提供优先就医和优先住院的便利;在维权服务方面,对80岁以上的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以上门提供法律咨询或者接受立案材料,对80岁以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以提供免费公证的遗嘱服务。
建立社区工作者队伍
基层社会治理过程当中,怎样建立起一支好的队伍,让人才发挥其最大效用?上海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社区工作者的职业体系,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制度设计,根据社区工作的年限、受教育的程度、相关专业因素,建立起“三岗十八级”岗位体系;二是规范管理,建立社区工作者考核评议的制度,突出居民群众满意度在考评中的权重,让社区工作者切实回应群众的需求和关切。
“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培训,提高社区工作者协商议事、化解矛盾的能力,与日益精细化的服务和管理要求相匹配。”朱勤皓说。
目前,全市已有2.93万人纳入第一批社区工作者序列,平均年龄37岁,大专及以上的学历超过了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