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个人运营微信公众号有哪些体会? 财富值44

2016-08-04 12:51发布

你对个人运营微信公众号有哪些体会?
友情提示: 此问题已得到解决,问题已经关闭,关闭后问题禁止继续编辑,回答。
10条回答
前两周在找 Marketing 方向的实习,在投简历的时候,我把运营个人公众号这一信息加入了简历中。后来几乎每一场面试中,面试官都会问及关于我个人公众号的问题,老实说在被问到之前,我未曾想过要对运营个人公众号这件事做一个个人总结。

  • 运营个人公众号已经像"熟练使用 Photoshop"一样,可列作一种“职业技能”;

  • 面试官并不会关心你的公众号在运营什么内容或者你的“初心”,他们看的是这件事背后,你是否具有媒体思维(内容定位,新闻敏感,创作热情)和运营手段(熟悉后台操作,设计排版,粉丝增量)。

  • 个人运营公众号的目的包括:第一种,要在公众号的市场红海中,打造一个“爆款公众号”,先做大做强,然后接入广告开始盈利;第二种,做内容市场的生产者,创造优质内容,吸引细分受众,一方面生产者与内容消费者之间建立直接联系,另一方面通过内容分发渠道,提升生产者的专业影响力;第三种,延续 blog 的生命力,不考虑定位和受众的纯个人化书写。目的一言以蔽之:做媒体;做品牌;做自己。


说回我自己在运营的公众号,从2014.9发出第一篇文章,已经运营一年半时间,其中曾经沉寂过两三个月,甚至不敢开后台看用户量。不过重启运营后,发现用户数基本上是停滞不前而已,并没有流失得很厉害。

直到不久前跟一位面试官聊起时,她提出的一个见解让我明白用户数没有流失的原因: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取关一个订阅号的成本是比较大的。因此大家宁愿不看,也不愿意取关。除非有一天,用户A 要清理自己的信息环境以示“断舍离”,那么他会集中取关一批冒着红点的订阅号;用户 B 有一天收到某公众号的推送,顺手点开标题一看,发现自己订阅了三观如此不合的公众号,果断取关……

此外,我通过观察自己每次推送后的数据,也基本能够印证这一观点。通过公众号对话入口阅读推送的用户只占50%,另外40%通过朋友圈传播阅读;而新增用户近9成是通过搜索公众号关注——对于我的公众号,有一半用户不会打开推送;而在朋友圈看到文章的受众也难以转化成新增用户。

分析主观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来是公众号的更新频率太低,目前公众号平均每月仅更新2篇;另一方面是公众号的内容传播范围还是受限于核心朋友圈或者二度人脉,未产生超出个人人际关系的广泛传播。

如果要基于用户量,传播范围这些参数评判自己的公众号,它并不优秀。但是如果就个人而言,最重要的评判标准而言是:你能从它这读到温暖、平凡和感动相较于用户增量,自己更在意的还是用户体验。


温暖,平凡,感动?我并不是在公众号里写鸡汤。

公众号的开创的时间是在我大四那年,回到南方的家,准备找一份工作。因着曾和伙伴们一起拍摄过一部关于家乡饮食文化的微纪录片,也在本地媒体引发过不小的关注。于是借着回家的这段时间,将这段“乡食情缘”延续下去,不过是用文字替代影像,彼时还怀有一颗“要在呆钝土壤里播种可能性”的心。

可惜周围环境变得突然,面临保研与工作的选择,匆忙中我又回到北方,并且意外收获了一段感情,于是“故园滋味”的书写成了“双食记”,有段时间,美食与爱真的成了生活的主题。有好友说“双食记”简直是在“花式秀恩爱”——但其实不然,双食记最重要的还是在讲“吃什么不重要,跟谁一起吃才重要”这样的道理,所以后来随着毕业到来,我写了很多散伙饭局,写了很多朋友们的故事……

我喜欢在吃饭的时候探听周遭的动静,尤其喜欢写那些“有故事的店老板”。最感动的一位店老板是在前门经营台湾菜馆的 Nicole。因为实习缘故专门去采写她的餐厅,一直聊到晚上12点,装着满心感动熬夜写完这篇文章:《一间调慢时钟的食堂》。这篇文章也成为后来公众号文章的行文范例,有味,有爱,有故事,有去处。




有朋友问我,写美食,推荐馆子的公众号那么多,你怎么能找到“独特视角”呢?换言之就是差异化。

我想,个体间不同的生活经历就是最显著的差异化,而我公众号里的文章,是有意将食物跟个体生活经历紧密联系起来的:因此你不仅会读到食物的味道跟口感,还有一个人的生活形态。你说你并不关心我的生活形态,或者我与朋友间的互动。那么你依然能从文章中获得美食推荐的实用信息,不仅仅是这间餐厅的招牌菜,更有关于餐厅背后的小小故事。如果还要有点不一样的话,就是我还能画点食物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阅读体验。


其实自己运营个人公众号的心态还是比较放松的,公众号就像是我的自留地,用来弥补自己现实中的缺憾,偶尔也为周围人带来阅读价值。

公众号的名字叫“放羊姑娘”,她是我,又不是全然的我。

未来,我希望通过这个 Wemedia,能够结识更多对美食有心或者有创想的朋友,也希望能够激发自己更多地观察生活中的温暖、平凡和感动。

一周热门 更多>